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3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管理学   5849篇
劳动科学   201篇
民族学   296篇
人才学   762篇
人口学   122篇
丛书文集   4214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039篇
综合类   8275篇
社会学   1292篇
统计学   781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580篇
  2014年   1579篇
  2013年   1139篇
  2012年   1373篇
  2011年   1542篇
  2010年   1470篇
  2009年   1437篇
  2008年   1620篇
  2007年   1268篇
  2006年   1298篇
  2005年   1403篇
  2004年   1194篇
  2003年   1105篇
  2002年   1007篇
  2001年   942篇
  2000年   755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我国的外交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在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日益增强相互依存关系的背景下,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实行相互依存型发展外交战略是一种理性选择.这种通过多边对话、协调平衡和合作的途径,以发展求和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外交战略的调整和实行,有它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2.
知识经济呼唤会计职能的转变,在知识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具有前瞻 性、外向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其目标是人本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53.
中国古代为维系国家的政权稳定和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从战争依赖于经济的基本思想出发,积极调整统治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经济,把发展农业视为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把农业经济看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把富国看作是强兵的基础,把强兵视为统治安定之本,形成了重农积粟、开疆拓土的安邦定国思想.  相似文献   
54.
卖一碗拉面赚不了多少钱,要是卖一亿或者更多碗呢?是的,潘慰的味千正是通过每年销售上亿碗拉面而换来滚滚财源  相似文献   
55.
最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南南工业合作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仇鸿女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南南合作特别局主任法图·海德拉女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战略研究局主任卢特根豪斯特先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地区总代表安吉蒙先生、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助理赵永利先生、及联合国相关部门的嘉宾出席了成立仪式.  相似文献   
5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7.
虚拟生产是虚拟企业的一种重要模式.如何从众多的厂商中找到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虚拟生产的成败.本文建立了虚拟生产战略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变权法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基于合理算子的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8.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各国都将发展本国服务业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重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落后,优势依然集中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方面。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对外开放,面临内外威胁,但是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也同时为我国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机遇。在SWOT分析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服务贸易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提出了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9.
依据振兴东北经济规划,深入分析赤峰市在蒙东和东北地区经济振兴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战略关系,认清自身优势,以促进赤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0.
许筠  冯开文 《职业时空》2008,4(9):141-141
人民公社是国家为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而全面控制农民剩余的一种制度安排,它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经济中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它为中国“工占农利”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它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持了中国农村近20年的平稳运行。人民公社时期的中国农业保持了略高于人口增长的实绩,其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与同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相当显著的,公社的某些制度安排诸如包产到户、家庭副业等为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它的解体,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