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活动背景 1.就业难。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率低于8%,吸纳就业能力降低。另一方面,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的规模,2013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99万。 2.缺职业辅导。理工科课程基本上都与专业相关,缺少职业指导,毕业找工作面对面试官时,不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面试官。  相似文献   
22.
记得电视剧《浮沉》里,贝莉卡对乔莉说:"你能够每天挤着沙丁鱼罐头般的公交车去上班,就是一种幸福。"我想这句话用来表达我现在的内心感受,是再合适不过了。去年此时此刻,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网申、投递简历,奔走于各个宣讲会现场。那时候,大家见面所有的话题除了论文,就是"校招"。如果谁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其他同学就很羡慕。我也轻狂过、无助过,最终我还是很幸运地得到了一份符合自我期待的工作。  相似文献   
23.
<正>策划人小语电影《中国合伙人》向人们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对出国的热情:大型体育馆,火热的英语培训,成千上万的学生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这让很多怀揣出国梦的人感同身受。如今,新一轮出国留学热潮势不可挡,2013年高考大军中,大约100万考生弃考,其中有近20万人选择出国留学。出国留学是件好事,它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国际化教育,对提升自身竞争力大有裨益,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山东一学生不适应留学生活,两年后回国重新高考;郑州小伙出国遭遇野鸡大学,求职被拒;18岁的小东赴日留学仅半年患上精神分裂症;海归硕士两年投上千份简历,找工作未果……出国留学的负面新闻频繁见诸报端,人们在狂热追求出国留学的同时,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出国留学有没有想得那么好,是否每  相似文献   
24.
正我从事招聘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做过国企和私企的人事管理工作,还做过猎头。当然在我做面试官之前,我也作为面试者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面试,因此对于求职面试类的话题,我有着比较直观的感受和体会,不但了解面试者面试时的心态,而且也知道面试官筛选求职者的标准。  相似文献   
25.
笑话     
正最强大脑今天遭遇了一个熊孩子,七八岁的样子,要玩我的手机。我的手机是图形解锁,我说,你把图形解开我就给你玩。我心想,想玩?没门!结果这孩子,拿着手机冲着阳光,仔细看屏幕上的指纹划痕,解开了我的图形锁。  相似文献   
26.
徐杰舜 《民族论坛》2013,(9X):28-32
<正>徐杰舜(以下简称徐):最近《南方周未》上有一篇《忽悠哈佛》,说的是留学美国造假。在中国现在什么都可以造假,你美国重视成绩,他成绩造假;你美国重视实践活动,他实践活动造假。所以美国对中国在教育上的造假是非常头疼的。他们现在采取了一条政策就是把你劝退,你可以回国重新去考,或者重新申请到其他国家去。  相似文献   
27.
<正>想清楚为什么出国留学,就该考虑何时出国了。有人说越早越好,也有人说晚点好,基础打得牢。这可难坏了家长和学生:到底何时出去最合适呢?出国热最初流行时,人们根本不用操心什么时候出去。留学生都是国家公派的,出国就是为了读硕、读博,而且那时的大学生很多是高龄生,出国留学的年龄自然偏大。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们腰包鼓了,有条件的家庭就自费送孩子留学,攻读本科或研究生。20世纪初,出国留学愈发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国读高中、初中,甚至还出现了小学留学生。出  相似文献   
28.
正在求职的小张最近遇到两件事,让她倍感困惑。第一件事是她去一家人才公司面试,面试官暗示目前应聘人数较多,竞争激烈,因看小张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好心”建议她交2000元开个后门,保证录取。第二件事是她发现网上好几家不同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都是同一个职位,岗位描述一模一样,甚至一字不差。她试着应聘了其中一家,对方马上打来电话,说这个岗位是银行直招,要求不高,只要人品正直,大专学历即可,让她速来面试。  相似文献   
29.
正许多有经验的面试官觉得问面试者一些问题是很浪费时间的,所以面试官总会在面试最后问"你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我吗?"一般的求职者并不会太关注面试官会怎样回答自己的问题,他们更多的只是想让自己问出的问题比较有水平,能够凸显出自己的上进心。所以,对这些求职者而言问一些聪明的问题比这些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究竟一个好的求职者,会问哪  相似文献   
30.
正几年前的一天深夜,印度理工学院院长印地立桑返回办公室,发现面前站着将近200名学生,手里拎着水桶愤怒地抱怨着。学校的供水一直有问题,这次学生们失去了耐性,他们情绪激动,要求校长立即解决问题。印地立桑冷静地质问学生:"你们是来自某所技工学校,还是来自印度理工?"听到这句话,男孩们安静了下来。"你们是印度理工人,所以你们是要学会解决问题的。现在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