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59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670篇
劳动科学   65篇
民族学   590篇
人才学   357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1596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92篇
综合类   5321篇
社会学   1270篇
统计学   8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742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733篇
  2008年   914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102.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检索语言的应用及特征,论述了主题语言在信息检索中的优势。说明了主题检索应成为高层次搜索引擎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3.
文学的"黄金定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节在现当代严肃文学中的阙如已是不争的事实。探讨这个问题的由来也是摆在中外文学史家面前的一个无可回避的课题。但若从情节及其与主题的关系切入,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情节由高走低,主题由低走高)在小说甚至戏剧史上恰好表现为一个X的两条曲线。本文从十七世纪欧洲"黄金世纪"文学切入,瞻前顾后。以期展示西方小说在十七世纪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情节和主题完美结合的历史范式,它不妨被称之为文学的"黄金定律"。  相似文献   
104.
当代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谁家有女初养成>,是一部荡气回肠、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它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潘巧巧沦为杀人犯的过程.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少女潘巧巧命运相关的人物,他们或温情脉脉极富爱心,或十恶不赦愚昧至极.他们共同造就或目睹了潘巧巧的悲惨命运,但同时,他们也在完成着各自的悲剧人生.作品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感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代世俗画,揭示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5.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举行 这次博览会的英文名称是“Great Exhibition”,可译为“伟大的博览会”,“巨大的博览会”是否当时就有这样的预见:世博会将对开拓人类眼界,推动社会发展起“巨大”,“伟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主题先行是通讯报道提炼主题的方法之一。有一段时期,有人把“主题先行”和“带框框下去”采访这两者混为一谈.现在仍有人认为“主题先行”是应该受到摒弃的。本文试图从实现途径的不同及产生意义的差别,来区分二者的根本不同,以期达到辨别概念、指导实践工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7.
汉语双声叠韵与英语Alliteration和Assonance有着异同互见的音韵特点。它们以各自特有的韵律为语言增添了音乐美。译者可以用对应,增补,转换和省略等方法再现这种修辞的音乐美,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模式已成为一种时尚。经济有模式、文化有模式、教学有模式,连作文也有模式。《作文宝典》、《作文一点通》。《作文秘技》等书充塞市场,侵人耳目,竟成了热销产品。学生人手一册或几册,套用主题,模拟结构,借鉴表达;更有甚者,是整段整篇剽窃。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某校一次考试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几十位考生不约而同地写了老师彻夜伏案备课。闻后不禁诧异:一者学生为何知晓,难道是一夜未眠观察到的?二者为何有如此多的学生“英雄所见略同”?难道那一夜他们不约而同都失眠了,都整夜眺望着老师的窗口?不!原因只有一个:都是模式惹的祸。  相似文献   
109.
110.
元明时期,古琴音乐中被人指责为“亡国之音”“衰世之音” 的“浙操”和“江操”,主要是南宋遗民创作和演绎的琴曲。其琴谱和音乐风格与北宋以来的“浙操”和“江操”并不完全相同。南宋时期,在浙江、江西等地,本就有以琴与诗之同好结成的文人群体,入元后,不少人成为遗民的重要代表。其中擅琴的汪元量、毛敏仲、徐天民等,除以诗歌创作表达遗民的失落心态和精神取向外,还将此情怀诉诸琴曲。在此背景下,大量古琴曲被作了新的演绎和再创作。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假借潇湘文学意象,抒发独具遗民心结的惓惓之情,隐逸、避世、孤独、寄情山水则是其中的主题,因而出现了《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秋鸿》《泽畔吟》等琴曲。这一过程持续至明初。明初编订的《神奇秘谱》等琴谱,可谓是对这一过程的总结性成果,奠定了后世对于若干琴曲的解读基调。明代以后,随着士人对宋文化的推崇,以及浙江、江西等南方社会文化的发达,遗民琴曲则被广泛传播,并对此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书写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