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7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735篇
劳动科学   45篇
民族学   563篇
人才学   37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385篇
理论方法论   409篇
综合类   4860篇
社会学   1301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623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715篇
  2008年   816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21.
唱名法在视唱教学中很常见。就读谱原则来说主要是分首调和固定唱名法两种。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阶关系一致,使用时调式感强,但用于段落内转调性模糊的乐曲有一定困难:固定唱名法与音名关系固定,能适应复杂的变化音和转调,但在首调观念强的条件下往往不易牢固掌握。本文重点探讨了这两种唱名法在视唱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22.
在当代文学中 ,池莉惯以“非女性化”写作而著称 ,但她的两篇近作《乌鸦之歌》、《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却显示着作者向“女性写作”的转变。文章从这两篇小说的女性叙述立场、女性成长的叙述话语和作品的审美风格等方面阐述女作家性别创作立场的位移  相似文献   
23.
音乐的意味可称诗意 ,或是诗意的延伸 ,概括性抒情是二者之间的共同特性 ,正是音乐与诗词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天然联系 ,使得我们有可能穿过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走进另一种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24.
通俗歌曲教学要对表演者进行音乐素养方面的全面培养.一方面是从设备、情感、技巧等等方面把握通俗歌曲演唱的要点,另一方面则是对表演者进行音乐感觉、视唱能力、表演状态、形体语言、呼吸技巧、设备使用、器乐及音乐理论等全方位的训练.  相似文献   
25.
之一:领略一下传说中的百老汇舞台对许多人而言,百老汇的舞台一直是停留在电视中、停留在书本介绍中的。这次可以最近距离目睹家门口的百老汇舞台,何乐不为?《音乐之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未曾领略过的百老汇的舞台,简洁的舞美不华丽,不抢戏,但可以如期让全剧快乐的情绪感染自己,这个期盼值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26.
最近,在韩国非常流行一种死一把的活动,参与这个活动的人首先要进行一个以生命的意义为题的测试,留下肖像,写下遗嘱,然后躺进棺材里。体验者能在棺材中听到哭声,大约15分钟后,工作人员再打开棺材,体验活动结束。  相似文献   
27.
范玉芬 《科学咨询》2008,(20):56-57
针对新课程改革中语文作业"只求新,不求真"的现状,提出语文作业设计应以"心灵体验、人文关注"为中心,从与自然、与文本、与心灵对话三方面出发,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文本--生活--心灵的观照,真正达到语文作业人文精神的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28.
本文主要阐述了歌剧在发展过程中创作歌剧的元素———动作与音乐连续产生了冲突与不平衡,而重唱作为新的创作元素对歌剧中动作与音乐连续体起了非常好的衔接,对歌剧的戏剧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并通过《费加罗婚礼》的分析,以此来证明重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关于诗人屈原之死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本文认为 ,古人对屈原死亡的关注方式于考察诗人自杀事件的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力图回到作者文本本身 ,以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研究视野对屈原自杀事件作一全新的审视 :通过分析屈原诗歌文本中作者潜在的体验模式 ,认为屈原自杀的终极根源在于其深刻的追问精神与存在根据缺失的无法超越之间的深刻张力  相似文献   
30.
李伟萍 《唐都学刊》2007,23(1):48-51
少女光洁的肌肤、纯洁的心灵和母性的温情是孤儿川端的“救世主”,在感官与纯洁、母性与少女之间川端作品中出现了美女与佛的结合,进而形成了其文学中感官因圣洁而得到净化的“好色”情调。因此,从内在的形成原因来看,川端文学的“好色”情调是其诗化了的孤儿的缺失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