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59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808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周山 《社会科学》2012,(1):131-135
《周易》卦爻辞曾一度被认为是占筮的记录,然而对此书需要作三点思考:一,具有明象功能的卦辞爻辞,在《周易》推理系统中作为类比的譬喻例子具有由此及彼的逻辑功能;二,爻辞"或跃在渊"长期以来存在误读,需要重新解读;三,吉凶断语是一种价值评判标准,对几千年来人们的思考与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正>我很喜欢她,她也喜欢我,但她有男友。他们好了5年,如今在一起并不快乐,但她却无法放弃男友。当我得知她有男友后选择了主动离开,但十分想念她,不知道是不是该去找她,并劝她再寻找新的幸福?  相似文献   
53.
发生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科学与佛学之争是"科学与玄学"之争的余波,肇端于王季同请胡适为其《佛法与科学》一书作序。胡适对以科学论证佛学的方法和"科学即佛学"的观点提出批评,旋引发佛教徒及礼佛之士的强烈反应。双方争论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根源,虽最终并无输赢,但双方观点主张的歧异,不仅反映出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的复杂面相,更可从中体味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世事剧变中对世界、人生、社会的矛盾认知。  相似文献   
54.
借助夷夏观念,晚明遗民对清政权多消极抵触,不与合作。而自清代中后期开始,士林则主动以天下为一家,放弃夷夏之防。庄存与是开启这一转折的关键人物,他在乾嘉复古考索的大气候下,借助对汉代公羊学"异内外"一义的探讨,将判分夷夏的标准确立为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男女之别为内核的"礼",从而将夷夏身份问题转换为君臣礼教问题,迎合了清代官方的夷夏主张,消弭了清初以来士林与官方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以全新的学术论说为弥合晚清百余年的民族矛盾提供了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55.
56.
复辞这种辞格有自身独特的审美特点。在先秦作品中,主要体现为诗经整齐、匀称的形式与诗经中复辞的语形整齐美(对称美),诗经儒家温柔敦厚、情理中和的内容与诗经中复辞的节奏和谐美(中和美),诸子散文复辞的理性精神美。楚辞复辞的参差美,历史散文复辞的语形繁复美。  相似文献   
57.
道家道教虚静观是道家道教哲学基础 ,同时它为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提供了丰富营养 ,在中国传统器乐文化中体现为三种境界 :收心去欲 ;物我两忘 ;“大美”、“大音”。道家道教虚静观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艺术创造的美学归趋。  相似文献   
58.
贺水金 《社会科学》2008,16(5):160-173
1840-1949年,是中国政治动荡、社会极不和谐的历史时期,期间爆发了一系列革命和战争.究其因,除了西学东渐、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冲击、制度冲突、社会矛盾激化以外,还由于货币制度没能"配伍得当".紊乱的货币体系成为近代中国动荡之源.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1934年废两改元以前,近代中国两、元并行,银、铜并用的货币体系,提高了交易成本,减缓了商品流转速度,阻碍了经济发展;也给社会民生造成种种不利影响;银价、铜价、物价大幅度变动,更使老百姓深受双重通货膨胀之害.  相似文献   
59.
赵中国 《社会科学》2008,(5):120-128
朱熹易学思想影响很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易学观,朱熹易学观是对易学总体的反思,它包括易学史观、对易之结构的认识,以及对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及其关系的整体反思.易学史观包括一对核心概念:本意和言说,它们描述了易学原初状况和后世易学发展的关系.易由"理"、"象数"和"辞"三重层面构成,这是朱熹对易之存在结构的最终认定.以易学史观和对易之存在结构的认识为前提,朱熹进一步思考并融合了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朱熹易学观为易学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0.
刘正 《殷都学刊》2008,(3):20-23
《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一书中第1506片甲骨刻辞涉及到所谓的“家谱刻辞”,对其真伪的研究,在过去的百年甲骨学史上,一直是甲骨学界和殷商史研究中争议不决的热点问题。而且,明显地形成了观点截然对立的以于省吾先生和胡厚宣先生为代表的真伪两派学术阵营。本文在认真考证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这片甲骨为真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