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虽然"节"和"即"可以相互通假,但它们之间的通假只发生在实词层面;在虚词层面,它们存在着不同.居延汉简假设连词只用"即",不用"节".假设连词记作"节"是秦国方言的特点,而"即"是六国方言中使用的字.汉以后的文献中书写简单的"即"取代了"节"節.  相似文献   
102.
when和which在英语学习中有多种意义的解释。when除了用作名词或代名词外 ,通常被用作疑问代词或关系副词。译为“什么时候”或“当……时候”、“尽管”或“虽然”、“既然”、“由于”或“因为” ,“一旦” ,“如果”、“正当”、“每当”、“当……之后”。wich用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时 ,可据上下文译为“从而”、“但是”、“因为”等表示汉语中的状语。本文对when和which特殊的用法和翻译作了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03.
殷墟甲骨刻辞中 ,“以”和“比”常位于两个相同成分之间 ,但它们不是连词 ,而是动词 ;因为它们的主语可以省略 ,它们的宾语可以前置 ,它们可受副词修饰。这项研究表明 ,单纯依据语序来判定某个字是否连词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4.
英汉连词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连词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到翻译过程中连词的使用。文章从语义功能方面分析英汉连词的异同,对比英汉连词应用的差异,并探讨英汉互译时连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5.
清华简《金縢》篇是一篇可以与今文《尚书.金縢》篇、《史记.鲁世家》有关部分对读的珍贵出土文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同行已作了很好的释文和注释,颇为受教。不过,智者千虑,难免有失。笔者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见,狗尾续貂,可为补充。  相似文献   
106.
虽然"节"和"即"可以相互通假,但它们之间的通假只发生在实词层面;在虚词层面,它们存在着不同.居延汉简假设连词只用"即",不用"节".假设连词记作"节"是秦国方言的特点,而"即"是六国方言中使用的字.汉以后的文献中书写简单的"即"取代了"节"節.  相似文献   
107.
两周金文中能肯定用为并列连词者有“暨、及、雩、以、与、[虘又](且)、而、兼、又、唯”十词。从用法看,这些词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又”,主要连接整数和零数,多用于计时的场合;一类是“[虘又](且)”,主要连接形容词,基本只见于四字韵文中;其余各词主要连接名词或名词性成分,表现出用法上的一致性。从出现频率看,除了“又”用例很多,“暨”略多见外,其他各词都很少见,表明两周金文中的并列连词尚处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时间上,“暨、雩、以、又、唯”只见于或主要见于西周时期,“及”主要见于春秋时期,“且、而、与、兼”只见于东周时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8.
《金瓶梅词话》中"和"类虚词用法差异计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词话>中使用的"和"类虚词成员有"与、和、并、同、连、共、及、将、跟"等9个,它们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各具特征:在使用频率上,"与、和、并、同、连"为最常用的5个,而"将、跟"则极为罕见;在分工上,"并"主要用作连词,"同、连"多用作介词,"将"只作介词,而"及"只作连词;在主要用法上,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的主要用"和、与、同",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受益者的主要用"与",引导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的主要用"和"同"与",引导出比较的对象的主要用"和、与",表示强调的只能用"与"和"连",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另一(些)对象的主要用"连".  相似文献   
109.
绥宁汉语方言的句尾特殊叹词是非问在汉语方言中比较少见,句尾特殊叹词“啊”“哇”“哦”相当于附加问。三个附加问叹词功能相异,“啊”句尾是表征询的是非问,“哦”“哇”句尾是表求证的是非问,“哇”句尾问比“哦”句尾问信度更高。“啊”“哦”句尾叹词发生句法变调。绥宁汉语方言的句尾选择连词是非问在汉语方言中极为罕见,是汉语是非问范畴的新类型。句尾选择连词“抑是”的产生不早于宋代。“陈述句+ 抑是”是非问有表征询、求证和反问三种功能。“陈述句+ 抑是”是非问句可能来源于一般选择问,“抑是”通过语境吸收和重新分析语法机制语法化为疑问语气词。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文体中连词的使用是不同的.汉语的连词使用明显少于英语,略为其总量的一半;其中多使用并列连词而不是从属连词;同时,并列连词的一致情况要明显多于不一致情况;汉英的并列连词使用中相互重合的情况相对于从属连词更多.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会采用一些手法使译文既符合译出语的特点,又保持原本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