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30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149篇 |
社会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关联理论与隐性连词的汉英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
以关联理论为基础 ,探讨粘连在翻译的分析和综合这两大过程中的重要性 ,进一步结合汉译英实例 ,分析不同思维方式对翻译的影响 ,讨论译文与原文相似性的问题 ,从而论证了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和释义相似是译者在汉译英中处理隐性连词时应把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2.
两周金文中"乃"字有代词和连词两种词性,代词"乃"主要用为人称代词,个别时候用为指示代词;连词"乃"主要表示承接关系,偶尔表示假设关系。对两周金文中"乃"字词性和用法的调查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在上古汉语早期的应用情况,亦可为针对传世文献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语料和有益的补证,弥补传世文献的不足。 相似文献
23.
汉语并列连词的发展在汉语史上呈现出较为齐整的历时更迭现象,并且经历了大体相同的虚化过程:动词—介词—连词。另外,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的地域分布,表现为南北两大不同系统:客、粤、闽保留中古乃至上古的用法,北方方言以及湘、赣则是近代汉语的直接承传。 相似文献
24.
周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2):54-55
when和which在英语学习中有多种意义的解释,when除了用作名词或代词外,通常被用作疑问代词或关系副词,译为“什么时候”或“当……时候”,“尽管”或“虽然”,“既然”,“由于”或“因为”,“一旦”,“如果”,“正当”,“每当”,“当……之后”,wich用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时,可据上下译为“从而”,“但是”,“因为”等表示汉语中的状语,本对when和which特殊的用法和翻译作了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25.
宋京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63-67
汉、英连词的句法功能虽然相同 ,但从语义功能来看 ,两者在关系范畴的分类上有很大差异。对汉、英连词关系范畴的比较有助于揭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体现各种语义关系时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
27.
芜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4(6):38-39
“再”不单单是副词 ,还可以是连词 ,它既可以单纯地修饰谓语作状语 ,或单纯地连接语言单位 ,也可同时起修饰和连接作用———充当关联词的角色 相似文献
28.
姜晓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3):320-324
语法学者对<诗经>中的虚词"言"字有多种解释,虽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不足.从语音、句法成分、译文解释等方面来看,这个"言"字实际上等于"焉"字.根据"言"字在<诗经>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一部分"言"作顺承连词,可译为"于是"、"就"等;一部分"言"作助词,为状语后缀,可译为"……的样子"."薄言"则应解释为"急忙地"或"急忙就",而不是作为一个发语词. 相似文献
29.
30.
先秦散文《庄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上古汉语用词的特点,其中的“而”字主要用作连词,亦用作助词和代词。用作连词主要连接词与短语、短语和短语,可表达并列、承接等10种语法意义。其余还有由“而”组成的“而况”“而今”“然而”“俄而”等几个复音词。《庄子》中“而”的一些用法非常特殊,一些用法已经逐渐消失,一些还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