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诗经>是先秦时期重要著作,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对于研究当时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经>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全书中"以"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试图描绘<诗经>中"以"字的语法面貌,为研究虚词"以"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62.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63.
文章从句法形式和语义关系两方面考察了《抱朴子内篇》连词关联搭配使用情况。《抱朴子内篇》中有连词与连词、连词与副词、副词与副词三种搭配使用,共38组,所构成的意义关系有并列、递进、选择、假设、因果、转折、让步、条件等8类。  相似文献   
64.
《阅读与作文》2010,(9):37-48
1.C【解析】本题考查条件状语从句中连词的使用。句意为:除非下雨或者天很冷,否则我们本周日就要去公园野餐。  相似文献   
65.
连词“再则”是在明清时期由短语“再+则”演变而来的。经过对“再则”衔接的前后成分之间语义关系的重新分析,“再则”可以作话语标记,用于引导话题,指示后续话语与前接话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比方法分化副词“可”的语义,建立起不同层级的语义框架:“可1”与“可2”显示顺承与逆承的对立,“可21”与“可22”显示“弱式转折”与“强式转折”的区别,“可211”与“可212”显示“隐性对比”与“显性对比”的不同,“可221”与“可222”显示“隐性转折”与“显性转折”的不同。最后通过语义特征和焦点理论分析了它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67.
现代汉语中作为连词和助词的"再说"是由近代汉语中的状中短语"再说"经由词汇化和语法化演变而来的。在元明清时期,短语"再说"经常分布在句首和句末两个位置,不同位置的"再说"分别发展出连词和助词的用法。这一语法化过程是由认知域投射、语用推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早期的连词"再说"在使用频率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68.
从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到1956年“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建立,是介词、连词命名、体系建立及词类地位确立阶段。1956年至今,介词、连词的区分主要就“和、跟、同、与”、“因为、为了、由于”两类词的划界标准进行了探讨。研究的方法是多向、多维的且不断更新的。历时与共时、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与方言多方面结合考察是介词、连词的区分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英语中,连词不能在句子中担任句子成分,而只起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以及句与句的作用.连词数量不多却很重要.出于表达的需要,有些非连词也具有连词的作用,如名词、介词、副词、定冠词及分词等.  相似文献   
70.
介词是古汉语虚词的一个重要类别,目前关于介词与其他词类的划分尚有一定的分歧。本文主要分析了介词与动词、连词、副词的区别,提出了“介词不能单独使用、不能单独作谓语;主要表示语法意义,主要功能是介引;都有宾语(宾语有时候可以有条件的省略);介绍宾语给中心词,表示时间、处所、对象、方式、原因或目的等”的介词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