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56篇
社会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21.
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语用推论如语用预设和语用隐涵广泛运用于广告语言中。本文从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认为语用推论一方面能激发兴趣促成购买;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2.
通过比较汉英语"白象"语义之异同,从商标命名的特点、商标翻译的原则以及汉英语言文化特征、国外消费者的文化接受心理、审美情趣等角度,对汉语商标"白象"英译之可行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3.
1949年后赵树理创作的尴尬境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作为一位方向性作家,建国后的创作却越来越跟不上方向。其创作所坚持的"以农民为本"的创作姿态与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政治文艺观有着内在矛盾,"问题小说"所反映的农村现实场景与国家的乌托邦预设貌合神离,此外,读者接受对其作品的境遇也有着深刻影响。对1949年后赵树理创作的尴尬境遇的探析,更能让我们了解其创作的独特价值,认识文学与时代历史转折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4.
长久以来,心理学缺乏对学科本体论的追问。"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这种历史叙事原本出于对方法的强调,然而,缺乏本体论建设的方法论是盲目和不自觉的。这种盲目性和不自觉性根源于对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盲目崇拜进而对本学科历史的选择性遗忘,最终让心理学陷入还原论困境。虽然关照心理本体在心理学界从来就不乏其人,只是这些呼声很快被喧嚣所湮没。心理学健康发展有赖于对本体论的重建,并且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对"心为何物"的追问。  相似文献   
125.
"学贵有疑,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做能让学生敢质疑、会质疑,让教师能解疑,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不因为学生的质疑而偏离主题,从而达到数学课堂因有学生的质疑而显得更有深度,更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6.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笔者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点滴感受,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二者之间的关系。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  相似文献   
127.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课堂也会因差错而变得有意义,有生命力。但是,真正要利用好学生的错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28.
李朝东 《现代交际》2010,(5):137-137,136
本文从语用预设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语用预设的交际功能,认为语用预设的隐蔽性、合适性、共知性以及主观性的特点使预设的理解成为交际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语用预设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话语,简明地表达意义,而交际中合理利用预设的特点还可以达成某些隐藏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9.
认知观下预设功能新解与翻译课堂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末,为了更科学地解释语义和逻辑的有关现象,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创造了一个新术语,这就是“预设”。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预设”的有关研究基本局限在静态语句内。认知科学的崛起迅速扩展了研究者的视野,语言学家们开始关注其认知规律及其在认知中的功能。在此背景下,以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观为理论框架,探讨了认知文本生成的过程,并据此重新阐述语篇预设的功能。认知观下“预设”的功能新解极大地触发了笔者对目前翻译教学的思考,尝试提出情境式翻译课堂的构想,期望对翻译教学及“预设”理论的充实有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30.
预设是语言学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对象,以语用预设为视角的广告语言研究逐渐兴起。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先知信息或背景知识,具有主观性、单向性和隐蔽性。从语用预设视角解析地产广告语具有现实适用性,对地产广告的制作和推广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