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23篇
丛书文集   293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1238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本文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出发,分析了”不如”句各个组成部分的特征,进而分析了“不如”句的语义结构、句法结构和语用结构.认为其语义结构为“起事·关系·止事·补事”,由法结构为“主语·谓语(动补结构)”,语用结构为“结构话题·述题(参照系·尾焦点)”。  相似文献   
132.
胡平 《阅读与作文》2007,(10):38-3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3.
王凤兰 《学术交流》2008,(5):144-147
在现代汉语中,"来"有表示目的之用法.但只有用以连接分句的"来"才真正表示目的,而用在介词结构与动词短语之间的"来"以及连动句、兼语句中的"来"不表示目的,其作用是凸显前边表示方法、手段、途径的状语,可以看作是焦点算子.表示目的的"来",后边为动宾短语,其中的动词一般为双音节的抽象动词,且必须带有受事.表示目的的"来"与表示目的的"以"用法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可以互相替换,有时不能.  相似文献   
134.
疑问代词"谁"有疑指、虚指、任指三种用法.但只有主语、宾语位置上的疑指代词"谁"可以有条件地接受焦点标记词"是"的标记."谁VP"做单句和谓语时,疑指代词"谁"大都能接受"是"的标记;"谁VP"做主语、宾语、定语时,疑指代词"谁"都不能接受"是"的标记."谁"做动词宾语时,不能接受"是"的标记;"谁"做介词宾语且"P谁"做状语时,"谁"才能接受"是"的标记.  相似文献   
135.
用动态认知逻辑特别是话语表现理论为主要研究工具,充分考虑语境因素,探讨命题态度句的语义解释,得出的结论是:(一)命题态度句的语义依赖于被报道的信念和解释者对信念主体的认知状态的表征的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二)对命题态度句的处理揭示了语义的动态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36.
分别对汉语中以句首”有”字结构为例的存在量限式和以周遍性主语句为例的全称量限式进行逻辑语义的分析,以调查统计为基础探讨汉语歧义量化句的问题。在最后部分对汉语歧义量化句在Prolog语言的环境下做了个案的语义自动分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7.
俄语超句统一体中句际联系和句际关系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代表了所研究对象的不同性质.句际联系属于表达层面,每种句际联系都有其相应的句际关系.本文试图从句际联系种类、联系的表达手段及其对应的句际关系来探讨二者的关系.以便为俄语学习者提高运用连贯话语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8.
以山西长治县方言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描写和分析它们在表达语气方面的性质和作用,择例分析其复杂性,并比较它们和普通话语气词在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9.
英语插入语的语言交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入语是一种语法现象,被语法家普遍认为是一种独立成分.它的有无并不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但对句子的表情达意往往是至关重要的.探讨英语插入语的语言交际功能,不仅能深化对此类语法现象的认识,而且对准确表迭思想、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也很有益.  相似文献   
140.
"教(叫)"在近代汉语中有表示被动与使动的用法.本文讨论了"教(叫)"的这两种意思的源流及发展."教(叫)"的被动义由使动义转化而来.文中并以"教(叫)"和其他词为例说明,在汉语中使动句和被动句有互相转化的可能,转化有两个原因,一是两种句子形式相同,二是两种句子具有语义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