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610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3046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96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对现代维吾尔语中使用较多的“dεp”副动词从句法、语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992.
英语名词翻译成汉语时 ,常必须根据两种语言的差异 ,采用增译的方法 ,如增译范畴词和概括词、扩充暗含意义、增加数量和关联、补充背景知识等 ,以使文意更加流畅  相似文献   
993.
就李宗江先生关于指量结构"这下"、"这回"产生时间连接关系篇章功能的原因和时间提出异议,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语义基础,动量词"下"、"回"本身自古就能表示时间量,这是内因;二是合适的句法环境,处于两个分句或句子之间,这是外因."这下"产生时间关系篇章功能的时间是清代,"这回"产生这种功能的时间是元代.  相似文献   
994.
概念框架理论和英语动词分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念框架理论出发,文章根据不同的动作概念结构和致使概念结构对动词的分类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在进行动词的分类时,一定要同时考虑到动词的概念语义和语法语义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动词的分类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95.
语篇的多模态化趋势改变了意义生成的方式,以往主要依赖单一符号编码生成意义,而如今更多地通过多种符号编码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生成语篇的意义。本文从符号、功能、逻辑语义以及信息等多种视角分析多模态语篇中图片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探讨图文关系模式建构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多模态语篇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996.
“女汉子”一词的形成是语义、语法、语用综合作用的结果。语义上,“汉子”在近现代常见语例中常指性格坚毅、豪爽、大气的男性,语义凸显的是性格特征,性格特征义素强化和性别特征义素弱化为“女汉子”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语法上,偏正式合成词“女X”的存在为“女汉子”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X汉子”结构直接为“女汉子”提供了可以类推的格式参照,“女汉子”正是在词形类推的机制下组合而成的偏正格式。语用上,因其词形上直接的性别冲突,具有新异的修辞效果,内容上概括了爽直独立的一类女性,故广受关注,使用频率颇高。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根据语言学关于语言与文化的理论.探讨了英语习语意义包含的英美文化特征;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大众日常生活、文学遗产诸方面探讨了习语反映的英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把谓词性定语的语义指向分为单指单项,单指多项和双指多项三种,并以动词的配价,形容词的指,向,谓词的语义特征,定语与其所指项的深层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动词的配价和形容词的指、向以及谓词的语义特征对语义指向类型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魏晋六朝时期两种非使成动姑式得到一定发展:后项动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动作的“坐定”、部分“v+取”、部分“v+已”均可视为动姑式用例;后项动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施事者的动结式明显增多;总体来看。此期非使成动站式沿袭先豢两汉,井逐步扩大运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分析五个英语感觉动词的语义意义,并用众多的实例加以说明,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几个英语感觉动词的异同点,从而可以利用它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