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98篇
理论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724篇
社会学   103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支遁"即色游玄"的般若空观和"模山范水"的诗歌创作影响下,谢灵运形成了"融合玄释,模写山水"的山水审美观;开创了"以山水通于理道"的创作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景、情、理交融的艺术个性。通过山水之游,诗人暂时将身心从世俗中解脱,在"即色游玄"的思想引导下,进入一种自由无待的审美状态,在静观物色之美中更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22.
挖野菜     
正前段时间,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校园里草坪上的野菜也开始了新的生长。看着那绿油油、鲜嫩嫩的野菜有一种想吃的冲动,可是事实上我并不爱吃野菜,我不喜欢她那带着泥土味的苦涩,可是一旦我的面前放一盘这样诱人的野菜,我还是忍不住会品  相似文献   
23.
金融改革何处去?汉元集团董事局主席黄悦在出席2012(第六届)中国CEO年会期间,接受《经理人》采访时坦言:"我始终没有方向上的感觉。因为体制的问题,金融没办法彻底放开和市场化。在金融领域,有些东西看起来是机会,但其实是陷阱。比如小额贷款,前些年我跃跃欲试,但做了几年后,发现乱象丛生。这种状  相似文献   
2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个声音逐渐响亮"世界正处在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前夜"。如何走出危机实现复苏的全球性争论,正在导出一个突破性的历史结论:全球需要进行一次新的工业革命。最近,美国学者关于"第三次  相似文献   
25.
审美具有超感性和即感性的两重性,前者是本质的属性,后者是非本质的属性,这一两重性也是世俗美学和超越性美学存在的依据,世俗美学体现了审美的即感性,是审美与感性的融合,在升华感性的同时,却也降低了审美。超越性美学既超越感性,也超越理性,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从而体现了审美的本质。同时,审美的两重性也产生了文艺的雅俗之别,两者各有优劣,互为补充,应充分尊重两者的自身规律,不可过分干预。  相似文献   
26.
《佑宁寺志》和调查资料中的格勒特、郭尔朵、额尔丹实为一人 ,“奥丹”是嘉色活佛给格勒特的名字 ,是奥鲁特、丹巴嘉措的简称 ,奥鲁特即西平王奥鲁赤。  相似文献   
27.
从<林中之死>主人翁的悲惨人生分析由于缺乏爱而造成的家庭及社会的悲剧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女性与男性中心意识的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而说明,爱是这本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8.
"文学终结论"源自希利斯·米勒.学术界以该命题为研究对象形成对立的两派.因此,能否正确理解米勒的观点成为探讨问题的关键.米勒的《文学死了吗》从世界、作品、读者三个角度捍卫文学性,阐明了自己的文学观,并提出应对文学地位被大众传播动摇的对策.无论是从理论意义,文学自身拥有的超越其他大众文化的特质,还是从指导读者阅读的方法上,他均表达了支持文学的信念.这一文学观与中国1980年代后的文学实践具有同构性.  相似文献   
29.
杨修死于帝位之争,而非曹操的屈才.《三国演义》发挥了《世浯》中杨修恃才逞能的一面,而略去帝位之争不提,是为了塑造奸雄曹操的性格特征,与史实并不符合.  相似文献   
30.
古朝鲜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朝鲜文化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华古老的汤谷扶桑十日神话,汤谷指朝鲜半岛东南端观日出测日景之地,也是朝鲜一词产生的人文基础。二是颛顼高阳族团文化,颛顼萨满文化、卵生神话与人工改变颅形习俗影响古朝鲜文化。三是殷商文化,殷商先起于东北并影响东北与朝鲜半岛,古辰国是商族海外属地,箕子所以“ 走之朝鲜”正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