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98篇
理论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724篇
社会学   103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Styleisthemanhimself”有诸多译法 ,由此产生众多异义。其实 ,“风格即人”与“文如其人”不属一物 ,英国作家培根的“文格”与“人格”就彼此割离  相似文献   
92.
教育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合乎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模式,可以调适人际关系,制约和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它是社会控制的手段之一。王阳明以"致良知"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致力于将社会民众培养为符合封建准则的理想角色,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透析安德森《林中之死》中的女性映像,可以探究当时美国女性悲剧生活的根源。女主人公格雷姆斯凄凉、孤独的死亡是对当时男权社会的一种无言的抨击,也是一幕美国时代的悲剧,一曲妇女命运的悲歌。  相似文献   
94.
从一场6死6伤的重大火灾中逃生的小连,将终生铭记4月15日这一天。第一个发现火情的他,带着妻子和几位邻居成功逃离火场.然而,他现在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因为同住一层家属楼的一对老夫妻葬身火海,他认为自己对老人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95.
张荫桓述评     
本文述评了晚清著名外交家张荫桓的一生功过,对其流放新疆的死日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96.
午夜悄悄话     
<正>Q:我男友32岁,但我们一起时,他却不行,前两次说是因为工作累,第三次还是不行。我很痛苦,感觉自己患上了抑郁症,时常想到自杀。我该怎么办? A:单凭这样简单的描述,我无法做出什么判断,如果他是生龙活虎的年龄,那么问题就不会太大,不可能有  相似文献   
97.
新世纪初,日本出现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复苏,摆脱了泡沫经济崩溃以来的长期停滞局面。这次景气复苏的特点是波动起伏、出口带动、民间主导和发展很不平衡。企业素质提高、企业经营方式调整、结构调整、科技投入和科技进步、出口增加、“中国特需”和超金融缓和政策是景气复苏的主要原因。从目前情况看,这次景气复苏有可能延续到2007年。在外部因素中,美国经济减速将成为影响日本景气复苏的不利因素,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特需”将继续成为推动日本景气复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98.
沈从文故事中对农人目光的文本化(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总是用一种独特标准来观察和批判城市以及城里人。这是异乡情调一种典型形式,即“乡下人”对于城市所形成的印象。沈从文将城市读者的“他者”构成叙事话语,所表现出来的始终是一种社会学意义的距离,同时也是一种民族学意义上的,或者性别和世代上的区分。从这种观察中得到的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对立通过反语和讽刺反映出来。作者拒绝叙述者无所不知的权威,叙述者的声音始终是不张扬的,而且他的写作是以语言的克制为特征的。从这样的叙事实践中所得到的结果,正是话语与话语对象之间的一种距离,同样也是作家与他所创造的世界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99.
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况周颐承继了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传统,提出了"身世之感通于性灵"的寄托理论。他强调性灵与寄托的浑融合一,提倡来自性灵,不能自已,自然流露的寄托。况周颐寄托论是以性灵为本的,它与常州词派寄托理论同形异质,是对常州词派寄托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0.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较为系统的灵魂不死的思想,其特点是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人性的觉醒,又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桎梏。随着佛教的渗入和广泛传播,形成了一种以业报轮回为核心内容的灵魂不死观念的变相。而佛教灵魂不死所具有的道德威力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近代思想家们崇尚的灵魂不死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功用,使灵魂不死延伸为一种贯穿自我、民族、国家和人类并跨越时空的永恒精神。它启迪现代人从更深的层面上思索和追求人类历史留下的不朽精神与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