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3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740篇
劳动科学   55篇
民族学   236篇
人才学   183篇
人口学   33篇
丛书文集   159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392篇
综合类   5074篇
社会学   813篇
统计学   89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624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800篇
  2007年   586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李白三十多岁初入长安时期创作的乐府诗歌《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是其诗歌创作第一高峰时期的代表作。本文运用汉语韵律学的理论,分析李白《蜀道难》等三首乐府诗歌中运用同音重复手段所产生的一唱三叹、突出主题、加重感情等音韵魅力和语言风格,揭示了作品中语言风格与托物言志的意境、“挥斥幽愤”的思想感情是融为一体的,让读者从新的角度体味李白乐府诗歌崇高的浪漫主义意境。  相似文献   
42.
论文学风格的地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是古老且常说常新的话题。古代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是十分显著和凸出的,但也呈现出泛化的特征,即主要集中在南和北两大地域风格的差异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风格的地域性渐趋消融,同时也在潜在强化。到了当代,却出现了多元和具象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城与城之间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43.
英国小说大师劳伦斯创作的<菊花的幽香>和中国著名小说家郁达夫创作的<薄奠>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分别以象征和写实的笔法描写了一个以男主人公的死亡为结局的家庭悲剧,并对各自社会的罪恶进行了揭露,因而具有进步意义,成为中英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44.
规制经济学是以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市场微观主体进行制约、干预和管理的一门新兴经济学.它的理论主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规制内涵的研究二是政府规制的需求与供给分析;三是政府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四是政府规制的内容与方法探讨;五是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六是政府规制的部门利益理论;七是政府规制的失灵理论;八是政府规制的改革理论.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系统透视规制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对于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规制体系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形象意义的载体——映象在语言中对风格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重要影响的分析,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有效地保证映象再现。  相似文献   
46.
村上春树和几米 ,这两个不同国度的作家 ,他们的作品能在文学如此低迷的现代社会受到年轻人如此的青睐 ,其原因何在呢 ?本文试图通过对两人文学世界的比较 ,找寻其中引起现代人共鸣的那些元素 ,给出其作品之所以受欢迎 ,流行的理由  相似文献   
47.
曹植在创作中广泛地吸收了前代文学传统的营养,同时,又敢于突破传统的藩篱,大胆创新,他有机地融汇了诗、骚精神,充分地发扬了比兴传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48.
49.
仕途失意、热爱自然 ,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原因 ,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他抒发了自己的躬耕之乐、苦、忧、怨 ,创造出一种平淡之中见醇美的审美效果。独树一帜的田园诗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50.
“五四”的主题是政治挤压下的启蒙。“五四”整个发展过程中启蒙始终不能完全脱离政治。“五四”落潮,并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启蒙自身发展和实现现代民族国家必然的客观要求。“五四”启蒙运动是不彻底的,这有其发展的历史性和客观性。因此不能脱离政治孤立地看待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