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90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45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140篇 |
人才学 | 94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747篇 |
理论方法论 | 156篇 |
综合类 | 2670篇 |
社会学 | 477篇 |
统计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295篇 |
2013年 | 261篇 |
2012年 | 328篇 |
2011年 | 358篇 |
2010年 | 299篇 |
2009年 | 278篇 |
2008年 | 383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71篇 |
2005年 | 244篇 |
2004年 | 216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61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周薇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8)
陈衍的不俗论,远承宋诗人苏轼、黄庭坚,近受道、咸宋诗派诗学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但陈衍所论之完整丰富远超过前人.在陈衍看来不俗源于道德与学问内充的人格投射,是学古创新,自出己意的诗学实践,再体现为不俗风格.不俗论折射了丧乱云膴时代诗人在文化学术中寻找独立自尊的愿望,也昭示了近代诗歌审美特征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993.
刘冬萌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4,(2):245-247
钢琴小品集《无词歌》是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标题性、抒情性钢琴小品的代表作。通过对《无词歌》中第29首——《威尼斯船歌》的和声分析与风格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门德尔松是古典主义的严谨性与浪漫主义幻想性的统一,他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与美好憧憬。其和声手法所具有的逻辑的力量和色彩,凝练集中的创作手法和均衡协调的整体原则,不但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而且在拓宽了人们对线性思维与立体思维的思考空间的同时也极大的开阔了人们对音乐的创作视野,沉浸在对威尼斯绮丽风光的无限遐想中。 相似文献
994.
文学巨著《红楼梦》不仅具有杰出的文学价值,更具有管理学价值。本文基于人性假设理论。对其中反映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进行分析,指出其对于现代组织行为的管理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一代唯美大师王尔德的写作风格一直为文学界津津乐道。如何将这种风格完美再现,可视为翻译界的难题。本文以朱纯深译本《自深深处》为例,试图从诺德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基点出发探寻适用于文学翻译的规则,分析译本范例,通过体验朱式风格的翻译,论证该理论实用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翁振伟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4,(5):36-37
研究生在读期间,吴老师长途跋涉,多次带领我们深入晋、豫、秦、陇等省,到各石窟、古刹和博物馆,在宏观上为我们讲解古代雕塑的民族传统、造型风格的创作方法以及在不同的审美意识形态下中西雕塑之间的比较,同时,深入剖析和梳理本民族的观察方式、感受方式和情感方式,空间观念、生命和信仰的观念等文化心理内容;并经常分析汉唐特色、佛道理想化造型、民间民俗等各种模式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997.
邵雨晴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217-219
近几年以来,现代筝曲的不断发展,革新了古筝的演奏技术,丰富了古筝曲的内涵。在许多现代筝曲里面,作曲家王建民创作的曲目尤为突出。筝曲《莲花谣》是较为经典的作品,反映了"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似的人物,也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作品的技巧和节奏使演奏者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演奏水平,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传统的词汇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当的方式.基于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性,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法、联想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将有助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量,并且运用英语词汇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99.
吴心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8-69
对吴奔星先生的研究视角大致有三:诗人、学者、教育家,其中以诗人为对象研究居多。本栏目此次推出的三篇笔谈从三个方面研究诗人吴奔星:葛乃福以《诗的创作与欣赏》为切入点,讨论吴奔星的诗学观;吴心海通过回忆父亲的轶事,解读了其诗歌的家国情怀及创作流派;张新芝则探讨了吴奔星诗歌的创作风格及内容的嬗变与发展等。作为吴奔星诗歌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将它奉献于读者,希冀以此为契机将吴奔星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00.
有人问我“唐宋八大家”是怎么回事,我一听,就先嘬了下牙花子。“唐宋八大家”当年是语文考纲范畴,我当学生那会儿,光是背下这八个人的名单.就得费好大力气,比背“辛德勒的名单”还难。更不要说比较这八个人的生平与文字风格,分析各自的文章特点——这活儿恐怕连专修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生来干,都很难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