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8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189篇
管理学   6142篇
劳动科学   223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343篇
人口学   144篇
丛书文集   3255篇
理论方法论   628篇
综合类   7945篇
社会学   898篇
统计学   1335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536篇
  2022年   416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780篇
  2014年   1696篇
  2013年   1344篇
  2012年   1473篇
  2011年   1605篇
  2010年   1424篇
  2009年   1694篇
  2008年   1479篇
  2007年   1134篇
  2006年   923篇
  2005年   851篇
  2004年   595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395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41.
黄润源  刘迎霜 《学术论坛》2008,31(1):122-127
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是指信用评级机构对发行债券的公司偿还债券本息的可靠程度和风险程度进行的综合评价,反映了发行债券公司的信用能力.文章以美国债券信用评级制度为模本,详述了评级机构、发行债券公司和投资者三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指出评级机构与发行债券公司之间存在承揽合同关系、评级机构对投资者应承担其由于故意或重大过失出具了错误的信用评级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42.
基于模糊层次(F-AHP)分析法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识别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模糊层次(F-AHP)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但是在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进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时,要将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评价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943.
经济体制转型方式及其决定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从改革风险的角度研究转型方式的决定问题,以宪法性秩序是否崩溃为线索,将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概括为转型的平滑模式和突变模式,提出了转型方式综合因素决定理论,具体指出了转型的初始条件和改革策略各自在转型方式决定中的作用。制约着改革策略选择的初始条件包括原计划体制的结构、外部环境、改革时机三个因素,三者的交集决定着改革的策略空间。能够直接决定转型方式的改革策略,包括寻求改革“合法性”的处理方式、改革时序安排、掌握改革主导权、对社会利益分化的调控四个方面。中国在前三个方面都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并且已经取得成功,但是第四个方面的风险正在积聚和加大。  相似文献   
944.
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及监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娟 《理论界》2007,(10):239-240
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实际,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提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分业向综合经营的平稳过渡,并针对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理想模式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风险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45.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同一性,两者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又具有对立性,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应该科学地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健全公开的公民有序参与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相似文献   
946.
二板市场风险的周期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采用会员制还是公司制,二板市场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存续期间。对新兴的中国二板市场来说,其必然经历一个初创期、成长期、繁荣期和衰退期的发展过程。二板市场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会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研究二板市场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有助于动态地设计控制风险的制度和调整监管思路,进而保障二板市场在发展性和安全性之间谋求最佳的平衡点,并保持市场管理的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947.
新环境范式从思维导向上解答了环境社会学范式的可能性,政治经济学范式从环境议题发生的社会机制上回答了环境社会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两者均是建立在环境实证主义范式基础之上,环境建构主义范式强调环境议题的社会建构性,但三者都未就环境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方案。基于本土经验的生活环境主义的诞生,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上述范式的缺憾,实现了环境社会学范式的可能性和可为性。  相似文献   
948.
前景理论对基于个体理性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决策原则提出了批判,该理论认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个体决策存在框架效应、参考点和确定性效应等非理性行为。对120名大学生实验参加者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个体决策存在风险态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明个体的决策过程并不单纯是由期望效用所驱使,还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个体决策过程中框架效应、参考点和确定性效应等非理性心理特征的存在。  相似文献   
949.
周苑 《天府新论》2007,(Z1):85-86
目前,利率的形成不再是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政指令,而是逐步在向市场化靠拢,这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由于过去长期没有自主定价权,长期存在对央行的依赖意识,我国商业银行对资金的价格—利率缺乏相应的定价机制,缺乏相应的对利率变动的分析技术,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大量基础性数据和资料,因此,本文介绍了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的几个基本手段:如负债资产管理,市场资金供求分析,资产分散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950.
商业银行具有脆弱性和负外部性等特征,再考虑到信息不对称和众多中小债权人存在,政府便伸出援助之手对银行进行广泛监管,以免银行出现过度风险承担行为从而危及整个经济体运转。银行监管旨在限制银行机构风险、维持银行体系安全,但同时亦应有助于提升银行公司价值、提高金融和经济效率。本文着重分析了主要监管措施对银行风险承担和公司价值的影响,试图总结出各项监管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多国截面数据的实证模型我们发现,信息披露是激励相容的,资本充足要求和银行安全网有利于降低风险承担却不利于公司价值,而市场准入正好相反,监管权力、业务限制对两者均有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