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宋代的馆阁号称蓬山藏室和育才之府,因其地位的非同寻常,故其曝书活动亦倍受关注.期间文士纵观馆库秘书,以知图籍之富;朝延安排旨酒佳馔,以见崇儒之盛;帝王传赐典册翰墨,以宣惠爱之深;文人赋咏题名,尽显风雅.宋代馆阁曝书活动的文化意义在于:提倡文治,优宠儒臣;促进了宋人的翰墨风流;加强了文人的集团性、群体性.  相似文献   
22.
"台阁"一词,在史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关于"台阁"之涵义,以往学者之解释尚有未尽处.本文从解读现存涉及"台阁"一词的文献材料入手,证明"台阁"在北宋时可视为御史台和馆阁的一种合称或别称,南宋时则又包含龙图、显谟等诸阁.宋人在使用该语时,往往因为场合的不同和表达的需要而侧重于某一方面,但有时亦可并举."台阁"涵义之演变,与唐宋以来职官制度之变化及御史台、馆阁等官地位之荣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3.
馆阁体是清代官府的正式书体,其书写不仅具有官方实用性,更具有庄重严肃的政治性。在清代,馆阁体书法的盛行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皇帝的个人喜好与提倡、朝廷公文缮写与御制书籍、科举考试制度、官吏的仕进等政治性因素都促进了馆阁体的普及与发展。馆阁体的代表书家在政治上有很高地位,且很多人一生荣辱不衰。馆阁体书法在清代具有广泛的官方实用价值和社会历史影响,在促进当时政治文化的发展上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同时亦对清代政治生活及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负面影响,应当公正客观地评价这一书体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4.
明代初期台阁文人面临严重的政治生存危机,馆阁文人在这样的政治文化环境中言辞上必定会低婉和顺,小心翼翼,他们把畏惧皇帝和表明自己忠诚之心体现在诗文中,就出现了歌功颂德,应制唱和之作,其对培养官员庶吉士有着重要影响,有共同追求的馆阁文人,台阁体的代表三杨更是创出了三杨辅政的政坛佳话。  相似文献   
25.
元朝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其特性深刻地影响到了元代社会面貌以及思想文化特征。传记作为反映社会重要事件和富有影响力人物较为直接的载体,元朝的特性亦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元代馆阁文人传记写作的维度,令其富有独特的观照意义。元朝复杂的政治格局使得军人成为元代馆阁文人传记的重要表现主体,多元的民族起源成为元代馆阁文人传记尤其值得注意的书写内容,程朱理学对于元代馆阁文人传记的写作立场和价值判断影响深远。这些不仅是元代传记独特性的表现,传记作为元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诗文的研究亦可由以上几个维度的探研而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6.
范仲淹一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言行,成为我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典范。自古及今人们评价其都以一种较为宽广的“天下”视角,推究其“天下”观的主旨,则与传统儒家修齐治平的要义完全一致。然其至为可贵者,坚守于心而付诸于行,贯穿始终而不离此道,则是范仲淹平生喜弹琴,师从崔遵度、唐异二位高士,“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操”,旨在以此传播尧舜之音,践行其所持“鼓天地之和而和天下”的“琴之道”。考其“天下”观的旨归与“琴之道”的操守,二者并无二致,均属成仁成圣之途,由此堪称北宋馆阁文士的楷模。  相似文献   
27.
延祐科举的恢复令广大士人欢欣鼓舞,改变了从吏进的入仕方式,对于馆阁文风的成熟有着重要影响。延祐首科得人之盛,引发了极大的示范效应,引导着天下学风与文风的走向。元代游士盛行,某种意义上说是取消科举后,文士入仕无门造成的奇特现象,成为元代一道独特的风景。延祐科举拯救了新生代文人的科举梦,同时也避免了他们重复老一代文士的遗憾,对于广大文人心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进而改变了元代中期以后的文学面貌。  相似文献   
28.
宋初诗坛推崇白居易,一般认为白居易的闲适诗或讽喻诗为宋初文士所重视,但从选本批评角度去考察白居易在宋初的被接受情况却并非如此。《文苑英华》录选白居易的诗歌数量为所录诗人之最,选录最多的是他的杂律诗。宋初崇白之风日炽,但诗风流于浅俗。馆阁文臣顺应诗潮,欲以范本形式加强创作引导,而白居易杂律诗的群体性参与、雅俗相融等特点符合范本条件,故而能为馆阁文臣所重。这显示出馆阁文臣对诗歌创作的规范意图,由此也看出馆阁文臣弱化诗之讽喻功能、题材倾向日常生活以及追求典雅秀丽诗风的诗学意识。《文苑英华》对白诗的选录可以说是白体诗派的一次诗学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初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宋代的图书校勘活动,不仅在规模上大大超过前代,而且形成了适应出版发展需要的新特点。馆阁招选校勘官有严格的标准、明晰的流程。校勘人员既有明确的工作量,又须遵守校勘规则。校勘工作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先校后刻,校勘在宋代真正成为出版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宋本书上频频出现的句读,正是校勘推动图书在传播中走向通俗化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0.
许结 《江淮论坛》2011,(5):5-14
在中国古代赋学理论批评史上,至清人赋论始大量出现"禁体"之说,内涵赋体创作的禁忌与戒律,观其思维方法,乃以反彰正,即以"禁体"为"尊体",对赋作提出规范化要求。而考察清人赋论禁体说的由来,又源自唐宋以来的科举考赋制度,以及其"时赋"(考场律赋)的流行,只是清人受古文词禁的影响,对赋体的要求不仅"以古为时"(以古赋指导时赋),而且"因时为古"(以时赋批评衡量古赋),并树立起以翰苑馆阁赋为代表的原古、尊唐而尚时的赋学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