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84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管理学   674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184篇
人才学   208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6529篇
理论方法论   1059篇
综合类   8314篇
社会学   595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504篇
  2014年   989篇
  2013年   944篇
  2012年   1387篇
  2011年   1531篇
  2010年   1242篇
  2009年   1150篇
  2008年   1292篇
  2007年   919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650篇
  2003年   616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71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阵地,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着眼于“小处”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出发,构建讲清小道理、解决小问题、开展小活动、树立小典型的“四小”方法体系,并在其途径优化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论思考,以期对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2.
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两个层面。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看,它由一系列常有绝对性的基本观点构成。从具体理论形态层面看,它经历了带有相对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两个层面必须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方可既避免教条主义错误,又避免经验主义错误。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其标准就是"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43.
张岱年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他的独特的中国哲学观。张先生的中国哲学观论证了中国哲学的存在与特点,辨析了中国哲学的活东西与死东西,主张融会中西哲学之长,建立以唯物论为基础而吸收理想与解析的新的中国哲学,对我们今天思考与探讨中国哲学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44.
宋银桂 《船山学刊》2004,(4):191-194,137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起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深层的原因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颇多契合,这种契合不仅导致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5.
吴戈 《学术探索》2004,46(2):82-84
作者认为,在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与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之间,有一条始终注目人、关怀人的线索。宏观到全人类的自我解放,具体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始终以人本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目的,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学说的以人为关注核心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46.
本文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7.
21世纪中国哲学面对的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自身的总体现代化建设,应承担起对这个时代生活世界和整个社会理性反思和理性重建之重任。中国哲学界近几年紧紧围绕21世纪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科学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冰  严明 《河北学刊》2004,24(5):40-44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当下中国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体系派”、“方法派”与“对话派”的诸多努力虽然不无启发性 ,但终因其未能从历史基元和时代本质的双重维度上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呈现及其理论旨趣 ,其成效自然是难尽如人意。由于马克思的纲领是以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内核 ,以资本主义史前史、现代史的现象学分析为实体 ,以指明社会未来史的必然趋向和可能的革命道路为指归的 ,而我们现时代的矛盾态势则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渗透与潜在性危机、哲学文化多元化态势与整合性趋同、社会主义的现实化差距与终极目标间的悖结 ,所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然会化归为三条路径 :直面文本、直面哲学和直面时代  相似文献   
149.
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关于学术性和现实性的三种叙事,分析了这些叙事的由来及其焦点,指出学术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之所以成为问题,既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也有理论自身的原因.最后强调,学术性总是在对现实问题的处理中展现的,而现实性总是需要某种学术化的处理才成为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15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任务并不培养从事专门研究的哲学家 ,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哲学 ,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注重社会现实 ,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三个面向”作为哲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应把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基本教材 ;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 ,从抽象、枯燥的条文走向具体的实践 ,必须学习哲学史 ;提倡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 ,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