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5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218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40篇
丛书文集   4955篇
理论方法论   785篇
综合类   5259篇
社会学   302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778篇
  2010年   748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790篇
  2007年   707篇
  2006年   594篇
  2005年   518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01.
王跃 《四川省情》2006,(10):43-44
如果你看见一个文人在大宴宾客千万不必吃惊,世上之事大凡如此,合理合情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法却合符世道和时尚,这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16.高雅艺术集体滑坡这些年高雅的艺术纷纷落马,先是朦胧诗和前卫歌舞中枪倒下,然后印象派绘画曲高和寡无人问津,再接着饮恨断气的是各种戏剧,特别是川剧,任随你打强心针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也救不了它们的命,演员改当茶博士,剧场改成了电子游戏厅或网吧,唱戏的一个个面如土色,倒是几个无比坚强的票友还在振兴戏剧,做回光返照式的挣扎。整个川剧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变脸还能使人兴奋一二,除此,谁还在乎…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对鲍威尔哲学的三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鲍威尔理论进行了三次批判。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批判鲍威尔犹太人的观点;在《神圣家族》中集中批判了鲍威尔的理论核心——自我意识哲学;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鲍威尔的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这种批判过程既是马克思不断廓清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的过程,也是不断走向历史的深处、建构科学唯物史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国度性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属性之一.中国政治经济学具有特殊的国度性.作为研究者,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意识和明确的目的,并确定主义和主题,以确立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性.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要以方法的创新为内在条件,而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创新又要立足于哲学方法的创新.现代哲学创新就是以现代劳动者为主体,对现代人类社会矛盾的新特点在抽象层次上进行概括,形成新的哲学观念和方法论,以导引劳动者的觉悟和解放运动.通过方法创新,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自己的科学方法,这就是辩证法具体化的内生外化的系统抽象法,进而以此确立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主题,规定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成总的中国政治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4.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涵义及主要贡献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我们当前提高劳动力素质,进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关于科学劳动的理论可以回答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价值创造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剩余价值学说与“历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存在双重逻辑:马克思创建剩余价值学说的历程经历了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多重转变,它既是灵活运用“历史科学”的表率,亦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而使之成为“一门历史的科学”的必然结果。从研究内容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眷注“异化劳动”这一剩余价值的结果表现到探析剩余价值的产生之源,再到揭示资产阶级剩余价值必然灭亡的“不可避免”的命运的研究,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科学。从研究领域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哲学审视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旨归,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科学。从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创造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革新,从揭示剩余价值一般规律到揭露“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特殊表现形式的剥削本质,形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科学。从研究思路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从历史经验逻辑、思想理论逻辑、主题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高度创立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建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论科学。  相似文献   
106.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人需要吃、喝、住、穿作为历史的根基确立起来。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人虽然也要满足自然的需要,却是在肉体和精神对立的基础上来看待人自身的自然。马克思颠覆了这种二元对立,强调人的自然是一种社会化的自然。在此基础上,他否定了从同一性原则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而是从精神和肉体的冲突与和解中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基于这一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概念,即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冲突与和解的历史观念。当他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历史时,历史就不能被理解为异化和异化扬弃的历史。对于马克思来说,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历史观不仅为我们理解文明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给我们思考当代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7.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在近代留学潮、爱国救亡运动以及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合力推动下,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理论工作者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从核心要义、限制因素、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作了阐释解读。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呈现出语言“接地气”、形式多样化、不同派别通力合作、传播的相对片面性等几个贯穿始终的鲜明特点。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历史作一系统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一直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在21世纪仍然表现出强劲的研究势头。总体来看,21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批判,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延续了其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资本主义异化的社会制度、异化的暴力政治和异化的意识形态三方面的深入批判,从人的全面解放的哲学立场出发,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弊端、问题及其根源,厘清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现状及其在社会关系、国际关系和人与人关系方面存在的新问题,寻求改善经济危机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困境的办法,对于追求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实现,推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原则高度”的理论开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对宗教、思辨法哲学等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否定性批判中,内在建构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核心要素与理论逻辑:从意识形态生成根源、精神变物质原理、理论实现条件等批判维度,深刻揭示了“颠倒的世界决定颠倒的世界意识”“彻底的副本批判必然会专注于原本和实践”“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以及“理论实现程度取决于国家需要程度”等基本规律,初步确立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和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10.
以斗争为生命要素的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运思中,马克思确证了社会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天下最权威的东西”和“人民权利的法律根据”,同时还回应了工业革命和资本逻辑背景之下反对旧的社会关系和联合的革命行动何以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致思理路中,他先后聚焦物质利益、异化劳动、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而分别阐发了他的社会革命思想。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是与众不同的,它既是革命理念与革命行动、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与人类解放、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相统一的总体性革命,又是历史地回应时代之问的人民革命。在新时代,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和精神,在理论上肃清消解、否弃、拒斥革命的误识,在实践中继续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