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56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
北宋御边战略的演变与西北市马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处于强敌环伺时代,民族关系错综复杂,为抵御外敌,北宋根据自身实力强弱和周边民族关系格局的变化,在不同时期灵活调整御边政策,使边疆政策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西北市马贸易受北宋御边战略的导向,表现出不同阶段的运作特征。北宋政府利用市马贸易控制西北吐蕃,实行怀柔羁縻,以夷制夷的边疆政策。  相似文献   
92.
宋代四川作为市马要区,乃国朝马匹之源与马政建设之重心.宋廷在四川设置完备的市马机构,并对贸易规格、流程诸事项作了详尽的规定.四川市马民族繁多,马匹种类、良莠亦各异.交易中虽间或有弊,但在军队建设、巩固边防、增进民族团结、开发边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3.
大型类书《太平广记》收录了许多唐人与马的离奇故事,刻画了唐马的多样形象,包括龙马和异马。龙马是人间祥瑞,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期望。异马则展示了马的双面性、复杂性,其中善的异马神勇忠诚、爱憎分明,反映的是马被驯服后的善解人意,寓意吉利、给人启迪;异马也有诡者,为转世偿债者,天性狂放不羁、变化无常,与人互变、惩恶报复,预示灾祸。唐人通过对不同阶层人与马之间的现实生活状态的观察,并融合当时已然盛行的儒、释、道各家思想,建构了超凡脱俗、忠义正直和勤恳劳作的马形象,充分表达了对马的敬畏心理。而荒诞离奇的马祸记载,则既折射了时局的变化,也反映了阴阳灾异神学迷信对唐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4.
95.
96.
张相鹏 《国学学刊》2022,(2):50-57+138-139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分别于1976年、1990年和2005年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等遗物。其中,1976年和1990年主要是对四坝文化墓葬的发掘,2005年的发掘除了极少量属于四坝文化的墓葬外,其余遗存均属于骟马文化,其绝对年代距今2700~2400年。从骟马文化遗存出土的遗物来看,该地人群的经济活动主要有畜牧业、手工业和小范围的种植业,这对于研究这一时段河西走廊西端人群的经济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蒙古西征和蒙古帝国的建立,复苏并拓宽了丝绸之路,循着丝路,东西方人民频繁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元代景教徒扫马和马可就是其中突出的两位。公元1275或1276年两人为朝拜耶路撒冷历尽艰险,后滞留于伊利汗国。1281年马可被选为景教第58任教务大总管;扫马于1287—1288年作为阿鲁浑王的使节,出使了欧洲。他们的《传记》是研究中西交通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宝贵资料。对他们身世、西行活动及《传记》的考察和研究,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8.
马相才 《小康生活》2005,(11):64-64
丁海一直在深圳的街头闲逛,手头技术是冷门,让他在找工作时吃尽了苦头。一次次碰壁一回回扑空,勇气和口袋里的钱一样与日俱减,他快要绝望了。  相似文献   
99.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魂”。近年来,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上,出现了“以儒代马论”和“以马废儒论”的错误倾向。研究认为,“以儒代马论”企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去“儒化”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 “以马废儒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割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脉; 两者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都是根本错误的。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对“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真正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对全球性的现代性文明危机提出得以解决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才能使中华文化实现现代化,真正复兴到世界文化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0.
释奠古礼起源甚早,属于非时而祭的简约之礼,具有不忘先祖、敬祖归功的礼仪内涵。周代的释奠古礼存在两个受祭系统:先祖先王(多于“庙”中举行),先圣先师(于“学”中举行)。“学”中所行的释奠礼显示出重视人事经验、知识智慧的理性倾向和文教意味,是中国文化由巫到史的历程在礼仪上的具体体现。伴随着孔子及儒学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地位的提升,历经汉、魏、晋,释奠古礼最终由对先圣先师的群体祭祀演进为专祀孔子之礼。释奠孔子新礼结合了祭祀礼典与讲经活动,南北朝、隋唐时期更形成为规范隆重、自由辩论的学术盛会,以及国家礼仪文化展示盛典,具有了崇圣重师、继承道统、昌明经学的新的礼仪内涵。当代继承和发展优秀礼文化,应处理好礼仪展示和精神承传的关系,发挥释奠礼在增强文化认同和凝聚人心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