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7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245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45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874篇
理论方法论   593篇
综合类   4532篇
社会学   351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576篇
  2006年   515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霍桑以短篇小说家闻名于世,其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他的短篇小说中。霍桑短篇小说魅力独特,意蕴清幽。弥漫于作品中的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思想,使故事情节蒙上亦真亦幻、若虚若实、扑朔迷离的色彩;运用意象、隐喻、象征去探究人物暗藏的心理和主题背后的哲理;专注于探索人的心灵和剖析人的罪恶,对人的道德寄予深切关怀;对科学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关注人的孤独和异化等。本文尝试对霍桑短篇小说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2.
周晓虹 《社会学研究》2012,(3):1-22,242
作为20世纪上半叶居于主流地位的社会学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孙本文在其从事研究的近30年间对中国社会学的早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经历直接影响到他从文化和心理因素入手,建构社会学综合学派的学术努力,这使他的学说带有鲜明的文化决定论和心理还原主义的色彩。在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年代,孙本文充当了中国社会学建设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角色,最早尝试用社会学理论来推动苦难中国的社会建设,并致力于创建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这些努力,既反映了知识分子面对危机时的天真与无奈,也反映了社会学家介入现实时的执拗与不甘。而1949年革命胜利之前由他个人写成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庶几也就成了即将黯然退场的旧中国社会学家们的集体谢幕词。  相似文献   
123.
《社科纵横》2019,(1):119-123
区域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玛丽·奥斯汀的核心思想,是她生态观、文学观和文化观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应遵循"相互顺应的模式",个人理应顺应自然环境而生,同时能动地改变着所生活的地方;文学是区域性的,真正的区域写作在于挖掘和呈现地方的意义,区域文学的集合便构成了民族文学;正如区域文学是构建民族文学的基础,区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石,不存在均质的民族文化,只有丰富多样的区域文化,区域性即民族性。深入理解奥斯汀的区域主义,把握其在奥斯汀作品中的实现手法,对我们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探索区域写作手法、构建民族文学与文化,以及应对现代主义的弊端和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4.
汉斯·约纳斯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犹太人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著作不是很多,且略显艰深,但却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针对性。他的哲学思想跨度较大,却前后相承,彼此关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这一位哲学家的定位不够全面、准确和客观。本文在简要回顾约纳斯艰辛一生的基础上,探讨了约纳斯从"诺斯替主义"到"哲学生物学",再从"哲学生物学"到"责任伦理学"一路艰难探索的学术历程,指出约纳斯是一位在信仰与理性之间踯躅前行的生命哲学家。  相似文献   
125.
贾敬龙案涉及尖锐复杂的民间矛盾,属于由矛盾激化所引发的仇恨型故意杀人案件。民间矛盾激化所致仇恨型故意杀人案件往往情有可悯,对之是否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应当审慎、全面地考察。虽然该案判决符合三段论的形式逻辑,但通过图尔敏论证模型进行实质分析后,可以看出司法机关对该案司法裁判的论证重心在于其"可杀"之处,而对"可不杀"之情节考察不足,显然论证并不全面。而司法机关对此案的裁判与以往实践中所采取的死刑司法控制政策以及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所持立场不一致,缺乏融贯性。同时,对贾敬龙案做出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也缺乏刑罚沟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6.
"雅"在古代有多种解释,本文主要以乐器"雅"为探讨对象。作为乐器名,"雅"最早见于《周礼》,是古代一种木质击奏乐器。据文献记载,"雅"从周代一直流传到明。历史的变迁中,其名称、形制和功能都在不同时期发生演变。本文主要从古文献的角度进行梳理,对"雅"的名称、形制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7.
128.
罪恶与救赎一直是基督教传统神学里的一个重要主题。在陀恩妥耶夫斯基的经典著作《罪与罚》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一主题。小说为我们详尽地讲述了一个青年大学生如何犯罪.去杀死一个老太婆,到投案自首以及获得救赎的全过程。这部小说也体现出强烈的文化冲突。19世纪的俄罗斯,正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9.
区域间主义是关于区域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国际社会中各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区域间主义具有板块层次性、行为体多角色性以及国家在区域投放权力相对有限性等特征,这些认识为我们分析地区秩序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冷战后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就深受亚太地区的影响,表现为东亚地区内部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继续维持并巩固其在东亚的存在,并将东亚地区秩序建构逐步纳入其对亚太地区的整合中,使得东亚地区秩序在冷战后沿着安全、经济与合法性观念三重维度不断发展变化。鉴此,东亚地区应在兼顾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秩序发展的同时,激发东亚内部的发展活力,增进东亚国家的区域认同和对地区发展的责任意识,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0.
Barlow 《安家》2014,(7):98-104
彼得·祖索尔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他认为建筑是“生活的容器”,可以“容纳睡眠的寂静”。他的作品低调且打动人心,被业界称作“唤起感觉的建筑”。与明星建筑师有着鲜明的对比,彼得·祖索尔属于巨匠型建筑师,注重手工艺,后者更注重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