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3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544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62篇
人才学   96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948篇
理论方法论   303篇
综合类   3940篇
社会学   549篇
统计学   7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599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韩世明 《民族研究》2012,(2):69-75,109,110
本文利用新解读的辽代契丹文石刻资料研究成果,与汉文石刻资料及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对《辽史》的《皇族表》、《皇子表》及传、纪中关于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记载不清楚的问题及错误予以匡正,搞清了痕得瘾.帖剌、解里宁.蒲古只和曷鲁宁.匣马葛三个历史人物的父子关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三个人物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三个人的争议问题。同时,纠正了《辽史》中的某些错误记载,也纠正了以往学界对《耶律羽之墓志》的误读,厘清了辽皇族六院部夷离堇房复杂的世系,列出清楚的世系简表。又对帖剌与玄祖被害案、蒲古只与释鲁被害案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52.
张三南 《民族研究》2012,(6):1-11,108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中,列宁的相关论述较为全面与均衡。列宁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呈现为"世界——国际——国内"这三个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层次,充分契合了列宁世界革命思想在实践中的演变历程,全面阐释了列宁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取向,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53.
<正>"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连日来,十八大报告中的这些温暖的话语,引起了湖南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热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汇集成  相似文献   
954.
955.
列斐伏尔认为,资本主义都市空间规划与资本逻辑是互动关系:都市空间规划中始终渗透着资本逻辑,资本逻辑也制约着都市空间规划。都市空间规划过程是由资本逻辑推动的,体现着中心性与动态性的工具理性纠结。都市空间规划中的技术理性给人类制造了一个技术化的抽象性的都市空间生存状态,这种都市空间生存状态是动态化、视觉化、中心化和消费化的生存形式。基于这种资本化的都市空间生存形式之上的人类思维模式与实践方式,都发生了很多新空间现象。为了消除这种都市空间规划引起的资本化现象,就要倡导都市空间变革和日常生活革命。  相似文献   
956.
李大钊是中共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主张“灵肉一致冶和“物心两面冶的社会改造观。 早期他受托尔斯泰人道主义和泛劳动主义的影响,主张道德革命和精神改造,号召青年发扬劳动主义,到民间去与农民为伍。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李大钊也主张物质改造运动,但他认为物质改造和阶级斗争仅是手段,最终还是要达到互助和人道主义的精神目标。 李大钊后来虽也提出“工人政治冶的表述,也领导了中共的工人运动,但随着都市工人运动的失败,他较早提出中国革命应依靠农民、应到农村开展农村革命。 深入研究李大钊的思想,对我们理解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中共,从城市革命转向农村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57.
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是《江汉学术》(2013年前名为《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起推出的特色栏目,该栏目十多年间秉承显豁问题、思索现象的求真理念,坚持平正的办刊姿态、策划诸多诗学专题,不仅打破了当下刊物论文拼盘式的模式,也更多面多维地考察了现当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思潮和个体因素,并以新的理念和文论观探讨着诗歌艺术的演化与沿革,逐渐形成一条有意义的研究路径。该栏目的办刊理念、姿态及组稿策略均为当下同类栏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58.
959.
从社会法律心理角度,观察“五四”前后的历史,可见该时期之复杂、丰富与多元。大体而言,“五四”前后的社会法律心理经历了一个变动过程:民国初年,法治话语喧腾一时,反映了民初尊重法律,推崇法治的社会心理。伴随着民初乱局,有人开始省思法律问题。“五四”时期,质疑、否定法律的社会心理已经日渐明显。“后五四”时代,随着时局剧变,思想激变,否定现存法律和秩序的倾向愈发显著,甚至出现鄙视、痛恨法律的社会心理。这隐约预示着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转折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960.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深入分析了社会革命的产生根源,明确了社会革命主体和领导力量,为全人类的最终解放指出了一条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是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在不断丰富社会革命理论的过程中却遭受到了种种诘难。为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有力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责难,就必须厘清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议会斗争策略和暴力革命道路、一国胜利理论和多国同时胜利理论、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