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郑玄在为<毛诗>作笺的过程中,发挥了汉儒解经时重"美刺"的传统.通过诠释诗的"美刺"功能,表现出诗的教化作用,并劝喻执政者,达到讽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2.
悼词在西方古典修辞学中属于炫耀式文类,旨在为逝者歌功颂德,使其永垂不朽。然而德里达认为这种将逝者归类的做法,抹煞了逝者的个体性,宣布了逝者作为个体的二次死亡。德里达的巴特悼词通过运用开放、支离破碎的话语和转喻,试图打破这种封闭的话语空间。尽管他想方设法冲破语言的牢笼,但最终还是难以避免地留下了修辞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3.
正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元)萨都刺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相似文献   
104.
宋教仁遇刺后,素以文字老辣、冷刻犀利名闻沪上的《时报》,刊发大量新闻评论,以引导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该报指出,凶手认定必须立足证据,坊间臆测混淆视听有碍司法,劝诫报章媒介秉公直言,切勿散播不确之论。“刺宋案”久未开讯,报人举起司法独立的大旗,谴责行政干预司法的同时,批判了上海地方司法机关的不作为。“论政救国”的办报理念、报人群体较高的法律素养、对法治精神的高度认同以及对时势的理性思考,共同构成该报如是发声的重要原因。《时报》对“刺宋案”的评论,向国民普及了近代司法知识,传播了近代司法观念,为推动司法的现代化转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5.
傅介子刺楼兰是西汉王朝经营西域的重要事件,对后世影响很大。虽然史料记载不多,但仔细分析刺杀楼兰王前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实施情节以及善后工作,结合傅介子本人的籍贯及成长经历,差可勾勒这次事件之所以以极小代价获得极大成功的必然,从政治、军事乃至经济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正小时候因为觉得垃圾是臭的,所以一直觉得环卫工人的味道也是臭臭的。每次看到穿橘色马甲的环卫工人我都会捂着鼻子敬而远之,如果不是妈妈告诉我,我也许永远不会想到,那个每天接送我、身上带着肥皂香味的翟阿姨竟然是环卫工人。  相似文献   
107.
薛勇 《小康生活》2002,(9):44-44
(1)蕨菜:出土22厘米以上,不开卷的拳状菜。把绿茎菜和紫茎菜分别装筐,及时整理。把长短一致的菜挑在一起,理成6厘米粗的小把,用刀切去不能食用的硬根。(2)薇菜:当叶柄出口18厘米以上时,即可采集不伸巴掌的嫩菜。叶柄卷钩半伸,便开始老  相似文献   
108.
109.
北元一蒙古第二位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究竟为何人,学界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第一位皇帝爱猷识理达腊之子,即曾被明朝俘虏后又被送回的买的里八刺,一是爱猷识理达腊之弟,即元末帝惠宗(顺帝)妥贴睦尔之子.本文考证应为爱猷识理达腊之子买的里八刺,希望进一步解决这一长期搅扰不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余秀华在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迅速爆红,在社会上以及诗歌界产生了一股“余秀华热”。时隔一年后,这种热度渐渐沉淀,批评界也开始思考余秀华的诗歌是否真的能够承担起文学界如此“热度”的阐释,余秀华是否担得起“语言天才”“天才诗人”“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等称誉。结合罗曼·雅各布森的“主导”理论以及罗兰·巴尔特的“刺点”(赵毅衡翻译)两个符号学概念来细读余秀华本人最喜爱的一首诗歌:《我爱你》。从中可以管窥她在诗歌的温暖和向往之中带来的刺痛感,而这种刺痛正是犀利的语言以及经由此直接穿透到生命内部所感知到的诗歌独特美学张力所主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