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9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四季苍龙山     
, 《今日辽宁》2012,(6):56-59
总面积3000公顷的苍龙山原始森林公园位于桓仁县与本溪县交界的大凹岭的东坡。这里没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惊奇、庐山的秀美,但公园内群山耸立,古树参天,沟谷纵横,溪水环绕。春天百花斗艳,夏日凉爽宜人,秋至层林尽染,冬来自雪皑皑。园内最高海拔1200米,值物1680余种,其中可食用的有大叶芹、山黄瓜、山韭菜、山荞麦、山糜子、山生菜、山胡萝卜、刺  相似文献   
92.
《琼州学院学报》2019,(2):35-39
对二异角孔珊瑚(Goniopora duofasciat)和端行绿海葵(Sagartia carcinophilus)提取RNA的最佳量和部位进行了研究,并克隆得到了二异角孔珊瑚、端行绿海葵及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 astreata)约200 bp的β-actin基因片段,然后利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二异角孔珊瑚与中国角菊珊瑚(favites chinensis)、Montastraea franksi亲缘关系较近,稀杯盔形珊瑚与肾形真叶珊瑚(Euphyllia ancora)亲缘关系较近,端行绿海葵与襟疣海葵(Anthopleura elegantissima)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3.
尚衍斌 《西域研究》2012,(1):11-22,142
本文依据《山居新语》及相关文献的记载,就沙刺班、世杰班父子在举荐帖木达世为中书右丞等重大政治活动中的态度和影响进行了的探析。  相似文献   
94.
《乐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它虽未在行文中明确体现出"乐可以兴"的字样,但却认为乐是表现人的性情的,又认为人的性情的本质是"德",内在基础是"静",外在表现是"言情和怨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德"和"静"的表现以及对"言情和怨刺"的主张就成了"乐可以兴"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95.
《小康生活》1989,(5):10-12
猴头,又名刺猥菌、花菜菌、山伏菌,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袒子菌纲,多孔菌目、啮菌科,猴头菌属。  相似文献   
96.
《毛诗序》好以美、刺说诗 ,其美、刺对象多指向帝王后妃 ,且牵强附会 ,与《诗》之本义乖谬者多。前人所谓《诗序》所言非诗本义 ,乃周人采、编者“用诗之义”,亦不可通。《毛诗序》当为汉儒所为。汉统治者崇经尊儒具有很强的实用功利性。在这一特定的政治环境下 ,汉代经师为履行其职责 ,其研习、传授《诗经》的终极指向是将《诗经》作为树立君王权威、维护封建秩序的工具 ,并巧妙地利用说解《诗经》以求达到委婉地讽喻警示当代帝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钱谦益的杜诗笺注在杜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价值不只是体现在诗史互证方面.事实上,钱笺中许多深刻和有创见的解析,多采用了传统兴寄美刺言诗方式.同时,钱氏所坚持的兴寄美刺笺杜,不仅是一种诠释手段,更是他书写自身襟怀的策略.钱氏笺杜是其经世思想的组成部分,他所面对和处理的,是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诗学问题.他将杜诗文本与自身生存境遇相结合,巧妙地书写了其经世理想与政治情怀,价值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98.
99.
余秀华在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迅速爆红,在社会上以及诗歌界产生了一股“余秀华热”。时隔一年后,这种热度渐渐沉淀,批评界也开始思考余秀华的诗歌是否真的能够承担起文学界如此“热度”的阐释,余秀华是否担得起“语言天才”“天才诗人”“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等称誉。结合罗曼·雅各布森的“主导”理论以及罗兰·巴尔特的“刺点”(赵毅衡翻译)两个符号学概念来细读余秀华本人最喜爱的一首诗歌:《我爱你》。从中可以管窥她在诗歌的温暖和向往之中带来的刺痛感,而这种刺痛正是犀利的语言以及经由此直接穿透到生命内部所感知到的诗歌独特美学张力所主导的。  相似文献   
100.
郑玄在为<毛诗>作笺的过程中,发挥了汉儒解经时重"美刺"的传统.通过诠释诗的"美刺"功能,表现出诗的教化作用,并劝喻执政者,达到讽谏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