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吴冠中  燕子 《可乐》2011,(9):56-57
豢养与上贡 我曾亲耳听到中国驻外使节向国内反馈信息:我们送的中国画不受欢迎,以后不要送画了。应引以为戒。法国总统决不会把塞尚、马蒂斯的画当国礼赠送。作品是国宝,当然不能送;如果作品质量不高,更不能作为国礼,这是我一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2.
本文是从驻外使领馆建设角度,对国民政府训政实施时期,国民党推行"党化"外交的一个考察。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保障"党"的政策和意旨在外交部门的顺利贯彻和推进,如何从外交人员选拔、任用和使领馆工作制度建设入手,强化政治考核、培训和工作监管,实现外交队伍更新的过程。国民党为加快外交"党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虽然适应了国民党统治的内在需求,就加强国民党执政党的地位和政策的影响力是必要的,但国民党一党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并不完全相符。因此,在国民党"党治"体制下,外交部门的逐步"党化",给国家的对外事务,乃至海外使领馆建设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43.
18世纪下半叶,朝鲜朝燕行使节对满族的描述开始趋于客观,他们将乾隆描写成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且“满面和气”的英明君主,其原因与正祖朝朝鲜君臣心目中将乾隆的地位提升到清朝皇帝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有关。与此同时,他们也指斥了乾隆的专横独断等行为。通过这些描述,塑造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清朝皇帝形象。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分析员工流失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常驻海外工作员工流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避免驻海外工作员工流失率过高的管理措施,尤其是提出了以亲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激励留人及从源头控制留人的具体解决方案,另外还提出了减少海外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损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5.
贾熟村 《中州学刊》2005,1(4):171-174
容闳是第一位在外国高等学府毕业的留学生;被称为"改良主义创始人";又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奠基者";起草了第一份资本主义企业章程;担任了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使节.容闳是一位典型的开创性人物,其影响深远而重大,很值得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46.
郭嵩焘是中国驻外第一任公使,在任期间,为保护华侨多所建树,其护侨活动与认识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启迪了后来的继任者,堪为晚清护侨先驱.  相似文献   
47.
甲午战前清政府驻外使节回国后的命运与结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午之前驻外使节经历了国外历练,他们成为了中国早期最具新知识、新思想的官僚群体。但回到国内,在政治上却基本上没有能发挥作用。原因一是他们普遍早逝;二是他们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势力;三是最根本的他们在当时的社会里是孤立的一群,是被国内正统看作为社会与文化的异己分子。正是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了这批早期驻外使节回国后的悲剧性命运与结局。  相似文献   
48.
春秋聘问考     
聘问是春秋时期列国邦交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礼仪,各诸侯之间聘任使往来频繁,仅见与《春秋》所记的聘问就达139次。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考证,可以加深我们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礼制及邦交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9.
顺治时期,朝鲜向清朝派出的使节,定期的有冬至使,不定期的、随机的有谢恩使、进贺使、告讣使、进香使、问安使等;清朝向朝鲜派往的使节,没有特定的名称,按照使命,可分为传敕、册封、吊祭、传讣、查勘、调兵等六种.频繁的使节往来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近代中西之间的剧烈碰撞中,古老中国的门户被迫打开。自1875年,清政府首次有了驻外使节,把自己的些微触角试探性地伸出了国门。作为较早走向世界的先进中国人行列中的一个突出群体,早期驻外使节们(1875--1895年间)的活动远远超出了外交范畴,与晚清国内的社会变革遥相呼应。特殊的地位与环境造就了他们特殊的见解,从而在国内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