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8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5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549篇
社会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61.
162.
跨国移民族群与其母语媒体在居住国的文化传播生态,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全球性话语.文章通过对“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尼华文媒体的考察,并以2013年1月28日至2月23日印尼最大的华文媒体《国际日报》广告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跨国移民文化在异域的传播状况和跨文化传播特征,为国际移民研究和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3.
秦汉至唐宋时期武陵民族走廊北部和西部的主体民族是巴人及其后来的"土人",其南部和东部的主体民族是"武陵蛮"及其后来的苗、"徭"、"峒"、"仡伶"等.这一时期,世居族群经过分化、融合,族群分界更加明显,名称也开始具体化和定型化.因此,这一时期是武陵民族走廊民族格局初步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164.
不同族群外貌有差异,原因是他们的祖先有不同的生物学的背景。这些背景的差异到底有多大?万一不同族群的外貌特征只是历史上的偶然,只是生物学上的一个玩笑,其重要性只相当于化装舞会上的面具,那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5.
目前学术界将族群理论引入到我国民族学研究中,给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思维、新视角,有助于我国民族学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我国边缘化穆斯林族群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族群边界、族群关系及族群认同为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个案。特别是边缘化穆斯林在族群互动中所引起的宗教信仰、语言、服饰的变异,说明民族既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他不是一经确认就不再发展的事物。  相似文献   
166.
跨学科、跨地区和跨历史时段的研究是近年来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发展趋势.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历史学系苏堂栋教授(Prof.Donald S.Sutton)在访谈中,以"边缘区"的概念为主轴.回顾了他三十多年来在中国边疆和台湾的学术实践活动,具体追溯了他从云南军阀研究转向台湾民间宗教、湘西苗汉关系和松潘黄龙仪式的考察过程,并在对中国西南研究前景的展望中,对史学与人类学的互惠关系作了精辟和独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7.
中国的国家观念和族群关系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我国学者对于如何系统地理解和分析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发展史也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盱上世纪30年代的三部《中国民族史》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中国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其中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试图以族际交往和族际融合为主线来贯穿中华民族整个族群关系演变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族群社会学,其主要研究视角即是以族群关系为核心。族群社会这在中国也正处于发展之中,在研究分析中国族群关系发展史时,这三部民族关系史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文章以王桐龄书为主线,比较分析了这三本民族关系史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8.
新时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对历史与民间传说的演绎,在重温大一统的集体记忆的同时,体现出了较为自觉的族群身份追求.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还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后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与同舟共济事件的表现和新时代民族英雄人物的树立,丰富和稳固中华民族统一体.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他者话语则因立足点的不同而显得漂移不定.导演的民族身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9.
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族群社会学研究领域在社会学学科中的位置,说明目前中国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了西方社会学在这个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论的特点,讨论了从西方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中我们所能够借鉴的知识,并对我国的"族群社会学"这个研究方向应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今后可能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0.
民族语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之一,如果语言消亡了,使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将会不存在,那么这个民族何以维系?语言是群体加强凝聚力,产生群体自我认同意识的有力工具。民族语言除了其特定的人际交流、沟通、文化传承等功能以外,还是重要而必不可少的群体心理凝固剂和聚合物。历史上民族实体之间因政治决策、社会变动或其他原因如自然灾害、族群迁徙等因素导致的族际接触或交流,往往会使民族间的文化发生涵化。民族语言也是衡量群体认同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是考察族际接触与曾有的融合史事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