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7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05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548篇
社会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古骆越方国是中国商周时期,以壮族祖先为主建立的地方政权,其范围大致在两广南部到今越南北部以及整个南海。中心在今广西郁江、邕江、左右江一带。骆越方国的主体族群壮侗语族各民族,开发了中国岭南南方直到整个南海,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对祖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22.
对族群习惯法文化的研究可跳出以往法学的视角,转而从文化人类学的语境出发,研究习惯法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习惯法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在人的可教育性原则基础上促进人的生长与发展。研究族群习惯法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提醒我们应当将教育学的视野延伸到人类生存的各个层面,将那些在教育方面有意义的关系范围得到更广阔的开拓,这种开拓要超越以往把教育仅仅视为一种孤立的现象,使我们从人类生存环境与秩序保障的整体来看待教育,来看待人的生长。  相似文献   
323.
澳门人的来源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澳门是一个移民城市,居民来源复杂,汇集了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地区、 不同国籍、不同习俗的人群,因而其文化是多元的。文章通过问卷资料分析探讨了澳门人的来源及文化 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4.
在族群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历史记忆作为维系族群文化内涵的纽带,是族群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族群关系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对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各民族和睦相处起着重要作用.从人类学视角,通过对永靖县新寺乡孔氏回族聚居社区的考察,厘清孔氏回族的历史脉络,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分别阐述族群关系状况,揭示当地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25.
五溪文化在空间上生成于五溪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时间上,萌芽于旧石器时代,初步形成于商周时期,成熟于秦汉时期.在文化结构上,以傩文化、巫文化、盘瓠文化为主,同时融巴蜀文化、越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洞庭湖区文化于一体,显示出文化的多元性.“蛮”、“濮”等不同族系的居民是五溪文化的早期创造者,华夏、巴人、百越等早期族群的互动对五溪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26.
人类文明的类型多种多样,在古往今来的历史过程中,每每以族群和地域为边界呈现出彼此不同的特征.以此为前提,应把人类文明视为复数的可数现象,并在多样对等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和比较.文章以剑桥大学教授Alan MacFarlane题为“理解他者文明”的演讲为个案,对不同族群间开展跨文化对话的意义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327.
从建构论的视角,基于田野调查的实地研究,由"物"及"人"进行逐步剖析,发掘D市越南籍旅游小商品流动商贩与中国游客的互动中"越南"作为"他者"文化丛的建构历程。进而围绕"情景族群性"这一理论视角进行讨论,展现这一建构历程的个体化因素,从而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越边境以及中国边疆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28.
薛熙明  杨茜好  马创 《民族学刊》2015,6(1):71-79,117-120
散杂居民族地区是中国"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的宗教地理研究关注于特定社会情境下族群或宗教团体间所发生的空间冲突和博弈,而缺乏对族际和谐交往过程中的宗教文化空间的研究。通过对滇中纳古镇一个回汉杂居社区的考察发现,不但在回族为主体的穆斯林群体内部可以形成稳定的伊斯兰社会文化空间,而且在回汉族际交往的过程中,这一社会文化空间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展,同时也形成了族际间和平共享公共空间的格局。历史时期的回族文化主体地位,当代回族经济实体的强大,以及回汉在宗教信仰上的相互尊重,都使得伊斯兰文化成为纳古社区的文化表征和化解族际之间文化隔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29.
《回族研究》2015,(1):13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东平教授著《明清西域史与回族史论稿》一书,于2014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2000年以来在明清西域史和回族史领域发表的一些论文的结集,反映了十年来作者在西域史和回族史方面的学习与思考。这些论文涉及明清时代中国穆斯林社会法律文化、经济政策、族群关系等方  相似文献   
330.
巴西的族群,是印第安人原住民、葡萄牙人、非洲黑人三者混融的结果,加之其后源源不断的欧洲移民及亚洲移民的到来,使巴西成为一个多种族、多族群、多文化交融互生的移民国家。论文从历史和现实两大维度来分析巴西族群关系,力图与被冠以"族群天堂"、"族群熔炉"等的巴西族群关系形态形成对话,不管是历史的巴西还是现实的巴西,种族问题都成为社会根深蒂固的存在方式。种族的等级结构从殖民时代的奴隶制传统开始,加之后来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渊源的白化政策加以固化,并一直延续至今。以巴西的族群关系为参照,回到中国的民族关系,以此来回应"第二代民族政策"、族群关系认识的历史与现实维度、民族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