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9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480篇
劳动科学   268篇
民族学   206篇
人才学   203篇
人口学   113篇
丛书文集   1986篇
理论方法论   372篇
综合类   4554篇
社会学   758篇
统计学   58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841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1056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776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61.
262.
263.
264.
关于农民土地权益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仅靠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并未使农业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历史事实的阐述,文章提出将土地权益关系的改革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提出加强土地立法、明确土地制度中的权益关系、规范土地交易、加快土地权益证券化等与土地权益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提供必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265.
试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对新农村建设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科学地回答了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农民的局限性以及对待农民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政策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认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理论,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维护和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66.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制度性因素及其社会后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瑜胜 《东岳论丛》2007,28(3):151-155
农民收入问题关系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逐步打开。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农民增收目前还受到土地制度、农村财税和金融制度、农产品流通体制、劳动力市场制度、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合作组织建立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制度建设的不足和贯彻不力,其不良社会后果将会给农民的增收之路带来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267.
268.
“乡村不动”是乡村现代化面临的普遍难题。以曹县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分析电子商务激发农民主体性、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社会过程和机制。首先,乡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源于民众的基本利益需求,但利益需求的实现要通过有效的行动。其次,电子商务的系统性嵌入提升了乡村的行动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民主体方面,通过致富示范效应激发农民创业动机,凭借低门槛与低风险优势提升农民创业能力;二是乡村产业方面,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农民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与抱团式的合作方式,减少内耗、凝聚合力。最后,乡村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需要培育提升能力和调适能力,以不断提升现代化建设水准、应对不确定性因素或风险,进而维系乡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69.
张亮  樊梦瑶 《河北学刊》2022,(4):154-161
中国现代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是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看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发展是各自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趋势,但现实中并未真正实现融合,存在匹配性较差、培育体系不完善、自身认知和市场行为局限性、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扶持政策不能协调统一等问题。从典型案例得知,“两新融合”本质上是缔结增强双方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利益联结方式,以消除土地制度障碍为前提,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构建“要素融合+市场化运作+三方协作”的融合机制,最终实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270.
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必然。关键问题是要建立健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一是建立农地市场机制,明确产权关系。其中确立农户市场主体地位是前提,搭建市场体系平台是关键,政府依法监管和处理纠纷是保障。二是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法律机制。其中市场主体机制是基础,权利机制是核心,行为机制是桥梁,责任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