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484篇
劳动科学   268篇
民族学   207篇
人才学   208篇
人口学   114篇
丛书文集   1989篇
理论方法论   373篇
综合类   4569篇
社会学   762篇
统计学   58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758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916篇
  2008年   1049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776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当前,临安市农民增收呈现出收入来源多元化、增收主体非农化等特点,凸显农民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缩小、农户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等新问题,面临增收难度加大、农业增收能力下降等新挑战。建议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服务三农的力度和农村非农产业服务的深度等,采取措施,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582.
江苏农民消费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经济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四种典型的消费函数模型 ,接下来在对江苏农民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机进行分析以后 ,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江苏农村消费者已由近似凯恩斯框架下的消费者向摩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下的消费者转变。最后采用生命周期模型和持久收入模型进行拟合 ,结果说明收入尤其是持久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 ,及消费的不可逆性等  相似文献   
583.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对农民增收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8—2020年1127个县域的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考察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的增收效应主要通过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来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增收效应尚不明显;对农业县、经济欠发达以及财政支持力度较弱县域的农民增收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数字乡村建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明显大于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激发县域内生动力,提升县域创新水平实现农民增收;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县域可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的提升。  相似文献   
584.
在推动组织振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叙事中,中坚农民群体被寄予厚望,然而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角色甄定仍需实践验证。基于皖东南H县X镇的个案分析表明,特定乡村治理场域下的惯习(隐性文本与行动逻辑)、资本(有限优势与转化屏障)、位置(在任者的惯性与新进者的策略)导致村两委选举结果与中坚农民“挑大梁”的预期出现背离,而中坚农民以“搭把手”的方式深度嵌入支农项目建设却释放出善治效应,使其成为项目落地前的公意维护者和项目建设中的协调转圜者。在异质化特征明显的当代中国农村,中坚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究竟应该“挑大梁”还是“搭把手”,似乎也不该定于一尊,需在政策层面赋予中坚农民三重空间:一是把工商和农民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获利空间;二是优化政策体系实现对中坚农民的全链条开放与吸纳,给予其决策空间;三是引导中坚农民的行为趋向超越单一的村干部竞聘与经济示范引领,更多拓展至村庄公共秩序领域,从而在乡村治理中壮大其行动空间。总之,中坚农民参与治理的角色功能不应该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地方政府不必强行将其推向幕前,而更应根据治理场域和场景精准设计其嵌入方式的同时打破制度性桎梏。  相似文献   
585.
乐山市夹江县人社局始终将惠民生、促发展作为推动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工作劲头融入就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精心谋划、科学落子,通过下好“四步棋”,推动就业工作“开门稳”。下好返乡慰问“先手棋”,真心实意送温暖提前了解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返乡行程、返乡地点等关键信息,切实做好就业、社保、劳动权益保障等人社政策的讲解和宣传资料发放工作,做实做优政策疑难答疑解惑。目前,向54名外出农民工发放美食大礼包54份,发放各类政策宣传资料200余份,解答政策疑问150余次。组织重点企业的留岗保供农民工代表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其工作生活困难,认真收集其就业服务需求,细致解读就业服务政策。  相似文献   
586.
在20世纪30年代,因对“农民”的重识,乡土文学呈现出新的艺术特质,这是从政治理论到文艺实践的审美嬗递。在域外理论资源的影响下,不同党派、阶层重识农民阶级性与大众性,展现了对农民的三重发现,即:对农民被压迫阶级定位与参与社会革命可塑性的觉悟,对落后的小农意识与国民劣根性内在逻辑的洞察,以及对农民本位的审美取向与民族国家主体意识一致性的深刻认知。农民的发现不仅使“农民文学”与乡土文学、田园文艺分而论之,构成现代乡土文学的理论自觉,而且也因其差异认知呈现出启蒙理性、阶级革命与世俗民间的不同价值倚重,它与传统乡土文学的互渗、交错、融合,构成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流变的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587.
农村科技示范户,是指掌握一定实用技术、具备一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并且带头致富、带领周围群众科技致富的农村家庭。培养和发挥农村科技示范户在生产经营中的科技示范作用,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海兴县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88.
唐萍 《学术交流》2012,(Z1):16-18
留守农民是指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懂技术有门路的人进城务工或经商后剩下的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留守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劳动技能愈来愈低,留守农民的低素质化问题凸显,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需要从加强基础教育、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加强留守农民的心理保健、引进外部智力因素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89.
在当下国内语境中,"农民"并不是讨论政治体制的主要考量,但人们又无法忽视其在政治中的分量和作用,尤其是当前"三农"的各种问题和现象都不断地指向了"政治",这就需要我们在政治上尊重农民。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了农民的选举权和参与权,提升了农民的话语权,是"政治上尊重农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90.
《社科纵横》2015,(8):53-57
在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广大农民完全被排斥在决策之外,而且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和侵害农民利益的情况,造成城市急速扩张、农民被迫上楼、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破坏等等。新型城镇化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主动地参与到城镇化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征收等决策过程。为了实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参与,必须围绕有序和有效两个维度设计农民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