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6篇 |
理论方法论 | 7篇 |
综合类 | 51篇 |
社会学 | 5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叔本华意志哲学与克尔凯郭尔信仰哲学的比较研究——兼析东西方思想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昌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叔本华意志哲学和克尔凯郭尔信仰哲学作了比较研究:其一是探讨为什么它们都以传统宗教为归宿,却同时成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开端,由此加深对西方哲学现代转折的理解;其二是分析叔本华走向东方宗教和克尔凯郭尔回归原始基督教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何以殊途同归,由此揭示东西方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展望了东西方思想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余成普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33-44
中国的医学人类学在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浪潮后,一些困境也突显出来。这些困境至少包括:在既有的理论框架内堆积新的田野材料,导致大量重复的、缺乏新意的研究;与自然科学的浅层合作被其他强势学科所遮蔽,甚至也不能引起广大同行的共鸣或呼应;为人类学,乃至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做出的智识贡献尚不明显。中国的医学人类学应该扩展民族医学的既有框架,在关注民族医学的文化属性(信仰)和自然属性(医药)之外,给予它的社会属性以及其他面向以充分的重视;注重患者日常生活和医院民族志的研究,以弥补学科训练上的短板;摒弃学科偏见,开展与自然科学的深度合作;在大规模传染病仍在肆虐的当下,以传染病研究为契机,寻求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
尚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3)
克尔凯郭尔“相信”有一个悖谬的世界,他相信荒谬的力量,相信不相信,以此磨炼他的意志。他引用圣经中亚伯拉罕的故事,说明信仰就是对不可能之事所报的热情。但与一般的有神论不同,克尔凯郭尔认为信仰也同时是一个与上帝搏斗的过程:他不是无神论者,但是他信神而又与神过不去,使理解成为一件不可思议之事。这种态度,使克尔凯郭尔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与黑格尔不同的纯粹个人的世界,强调精神的个性与纯粹性。 相似文献
24.
杨新立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66-67
莫里森小说《秀拉》塑造了多个黑人女性形象,她们性格不同,人生道路迥异;以克尔凯格尔哲学为参照,这些人物的塑造受到了其人生境界理论的重大影响,她们分属于克尔凯格尔所描述的个体生存的3种境界,克氏的思想是该小说人物创造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5.
论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与《天使,望故乡》的“孤独”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积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406-409
托马斯·沃尔夫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天使,望故乡》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作品。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就是孤独。在《天使》中,每个人物都是绝对独立的,他们追逐梦想,独立选择,独立行事。正如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言,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他生而孤独,孤独是生存的一部分。因此结合克尔凯郭尔的孤独个体理论从孤独个体、孤独与上帝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作品中“孤独”这一主题,将有助于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26.
姜宇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135-145
德勒兹与克尔凯郭尔之间的哲学对话,近来愈发成为研究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其中也暴露出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过于将克尔凯郭尔“德勒兹化”,进而忽视了绝对否定这个二者之间的关键区分;二是过于局限于文本的出处细节,而无法在二者之间找到深层的互通。纠偏和推进该项研究,需要首先围绕绝对否定这个要点辨析两位哲人关于生成-主体的不同理解,再进一步从否定性这个要点出发对德勒兹哲学本身进行一番重释。减损式的否定性操作充其量只具有局部和过渡的效应,但在两卷本《电影》中深入诠释的“相信此世”这个命题却逐步展现出绝对否定的潜藏契机。 相似文献
27.
28.
个体存在哲学视阈中的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4
克尔凯戈尔的个体存在哲学将人的存在状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美学层面、伦理层面和宗教层面,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三种存在类型:美学层面的人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完全沉沦于自己现实的直接给定性之中,一味屈从于自然欲望的摆布;伦理层面的人是一个伦理主义者,他把履行伦理的义务和责任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宗教层面的人是基督的信徒,他把对基督的信仰视为自己存在的最高使命。克尔凯戈尔将宗教层面视为人的存在可能达到的最高层面。 相似文献
29.
理性主义批判是克尔凯戈尔哲学思想的重要维度.在克尔凯戈尔的批判指向中,理性主义的典型形态是思辨哲学,其根本错误就是将人的具体存在概念化和逻辑化,从而呈现出重思辨轻人生、重逻辑轻存在、重思想轻行动、重理性轻激情的倾向.克尔凯戈尔将人的存在视为一个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的生成过程,它是理性和逻辑所无法规定和把握的,唯有借助激情和意志的决断,人才能向自身的本真存在回归. 相似文献
30.
张照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7-102
克尔凯郭尔对施莱格尔反讽的批判呈现出他们反讽在服务对象、否决程度与主观性方面的相异。但他们反讽均是苏格拉底反讽的现代发展,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的反讽,致力于反叛理性主义的禁锢与意识自由。他们还要诗人凭借反讽凌越形式、素材、写作惯性乃至创作本身,实现创制自由并导引读者解放自我。二人反讽启迪着众多现代西方作家与哲学家采取反传统写作与断片化叙事,质询与反思着自然坚实的传统和日益内化的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