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烟的礼仪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对烟有许多“规范性”礼仪。 蒙古族男子喜嗅鼻烟,他们的鼻烟壶更是形式多样,且大多配有绸缎质地的壶袋,上面绣以美丽图案,而壶内通常则装有烟粉,嗅一下有提神醒脑之效。蒙古族男子去别人家的蒙古包里做客,殷勤好客的男主人大都会拿出自己的鼻烟壶请来客嗅一嗅,或是与客人的鼻烟壶  相似文献   
22.
蓝鼎元对台湾高山族地区的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主张;这些建议和主张,为清王朝制定对台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并直接或间接地为清统治者所接受。他是一个从清初统一台湾的施琅到清后期全面振兴台湾的刘铭传之间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台湾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3.
文章论述了陈第写作《东番记》的经过,及《东番记》的内容和价值。指出,《东番记》既是研究台湾古地理非常宝贵的文献,也是研究高山族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4.
人们想不到。在中原腹地河南竟然有个“台湾村”。其来源是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一些台湾高山族将士跟随郑成功在厦门、泉州一带驻守。后归入大清,南北征战有功,最后“身负皇命,带甲归回”,在河南南阳一带落居屯垦,成了今天“台湾村”的来由。“台湾村”繁衍至今已有1900多人口。可喜的是有位在郑州经商的女士吴天玺有感“台湾村”的动人故事,出面四处奔走,为两岸高山族的亲人寻亲问祖,使两岸的高山族亲人联系了起来,构成了一出更为动人的炎黄子孙血肉相连的民族大团结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25.
赖晨 《山西老年》2012,(9):51-51
中秋节在我国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对于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节日,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到今天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但汉族过中秋节,高山族、侗族等20多个兄弟民族也过中秋节。虽然风俗各异,但无一例外地充满民俗乐趣,且以追求团圆幸福为宗旨。高山族的背篓会。中秋月圆夜,长吉达安(主持人)和头人组织年轻人在槟榔林里聚会。主持人献祝福词后,头人把红布一晃,小伙子们便爬上槟榔树,每位采30枚槟榔。姑娘们又唱又跳,背着精致的小藤篓四散跑开,小伙子在其后追逐,把槟榔投入姑娘的背篓里,姑娘回头瞧投者,如非意中人,就带着歉意的微笑把槟榔抖落出来,继续唱跳着跑开;  相似文献   
26.
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创世神话有着很明显的相似性:天、地、宇宙的出现是既定的,神话中很少有关于"天地、宇宙如何而来"的讲述,找不到它们如何而来的明确答案。相反,"太阳神话"的数量之多却传递出另一个信息:他们不重天、地,但重视太阳,太阳是万物之始,太阳神话是创世神话的主角。这样的相似现象并不是偶然,而是百越文化与海洋文化共同催生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陈智慧 《民族论坛》2012,(10):99-102
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对比研究其的神话,可以找到相关证据:二者的创世神话都不追求对"世界如何而来"的追溯,只强调对"太阳神话"的反复呤唱;二者的太阳神话呈现出"多日型"、"射日型"、拜日"等特点。"百越文化"是其共生之源,创世神话、太阳神话等则是其文化血缘的证明。  相似文献   
28.
台湾高山族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台湾高山族的分布与现状,将其研究的历史分为四段过程,并从学术和行政的意义上就民族群体的划分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9.
30.
陈建樾 《民族研究》2005,1(5):37-48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8.61%的大陆高山族人口聚居在河南省邓州市。作为一个移民群体,邓州的高山族在近三百年的落籍垦邓期间经历了一个“闽营化”、“邓州化”乃至“大陆化”的多重本地化过程。这样一个深具涵化意义的历史过程使得邓州高山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日渐迷失民族的文化表征。它在1983年以来的族群性重建,又验证了一个弱势移民群体经由想像、认同而得以重新构建的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