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226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13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秦汉王朝鼎盛时期是指"秦王(赢政)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后的十二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9年)和汉武帝登基后的前四十年(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00年),亦即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版图和影响力达到空前鼎盛的"秦皇汉武"时代。"秦皇汉武"时代的利益拓展,直接动机是为了安定边疆地区的局势,应对安全的挑战。但更重要的,也有扩大版图、实现天下一统的政治诉求。秦皇汉武的拓展行动为后世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秦汉以后,历代鼎盛王朝的利益拓展基本依循同一轨迹进行。  相似文献   
92.
高丹丹 《西域研究》2007,43(4):84-92
高昌地区出土的《某氏族谱》虽然内容残缺不全,但其中蕴含的信息颇丰。本文主要以宋、张两氏的联姻变化为例,探讨了婚姻对象的选择与家族地位升降的问题,并进而讨论了该谱的出自与存废情况,以及谱牒类型与其功能偏向问题。有关该谱的研究不仅对谱牒学的发展颇有裨益,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以及家族史等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
据《魏书·西域传》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高昌民间信仰的“天神”属于火袄教。据敦煌吐鲁番文书,高昌城及附近乡镇分布有火袄教寺庙,其中一座名叫“丁谷寺”。丁谷寺供奉的是高昌火袄教神袄——丁谷天。吐鲁番著名佛教石窟——吐峪沟千佛洞所在地,也即《西州图经》所谓“丁谷窟”。1981年吐鲁番文管所在吐峪沟发现一个火袄教徒的墓地,长60、宽20米,在吐峪沟乡之南2公里处。今称“吐峪沟玛扎墓地”。  相似文献   
94.
波斯文化对中亚以及小亚细亚的伊斯兰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 ,甚至当回族文学家、史学家张承志在新疆考察时不由得感慨突厥的伊斯兰文化是波斯文化的继续。实际上 ,波斯人对于伊斯兰兴起后数百年间的巩固发展 ,尤其是在突厥的伊斯兰化过程中更是如此。如果说阿拉伯人是通过武力和政权来发展伊斯兰 ,那么波斯则是通过文化来传播伊斯兰。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蒙古帝国以前对迁移到中亚的突厥部落的同化 ;蒙古帝国后对突厥化的蒙古汗国政权的伊斯兰化 ,既有王朝通过武力来传播伊斯兰 ,也有商人、托钵僧通过自身的行为感化异教徒而使之皈依。波斯…  相似文献   
95.
商王朝后期,随着中央王朝实力的增强,其对周边部族方国的辐射影响力也相应增强,这种辐射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具体表现。商王朝能够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绝对统治地位及占据天下之中的优越地理位置。这种辐射力为后世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统一和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6.
吐鲁番所出《高昌书仪》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认为吐鲁番阿斯塔那一六九号墓出土的《高昌书仪》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写本书仪, 而且编排格式独特, 似与唐五代敦煌《朋友书仪》有共同的源头。  相似文献   
97.
本文在分析8世纪末至9世纪前期葱岭东西地区政治形势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突厥语、 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史料的记载,认为该王朝为乌古斯部族的克尼柯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  相似文献   
98.
葛逻禄是由三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唐代时分属唐朝4个都督府管辖。从766年起葛逻禄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紧邻,并在中亚形成一种势力。840年蒙古高原的回纥汗国灭亡,回纥散往四方,其一支逃往葛逻禄避难。喀喇汗王朝是葛逻禄统治者接受了回纥汗国阿史那汗族(或“阿夫拉西亚勃家族”的一支)归这一家族所有的可汗职位。在伊斯兰历史著作中有三条关于萨曼王朝的伊斯玛因于893年对西部喀喇汗国战争的报道,它们可以相互补充。此外,这三个报道中还有关于喀喇汗王朝与葛逻禄为同一部族的重要情报。  相似文献   
99.
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社会变迁过程中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游牧人口、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比例发生根本性改变。现代化的推进使伊朗社会人口流动性增强,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迁移,出现快速城市化的现象。但是人口的流动加剧了伊朗城乡间和地区间的不平衡,最终伊朗社会呈现出现代城市和落后农村并存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00.
游牧和农耕是东亚地区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由此而形成了游牧和农耕两大族群,而这两大族群之间的互动是推动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不能够对这两大族群的互动给予科学的解释,将其纳入到多民族国家构建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似乎更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