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62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71.
黄梅戏是与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齐名的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但现代化、信息化乃至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黄梅戏生存的巨大危机,我们必须对黄梅戏的生存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文章探讨了黄梅戏与旅游联姻发展的模式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72.
张莹 《理论界》2014,(3):141-144
本文通过对清代昇平署戏曲档案的整理,分析了月令承应戏表演和不演的时间,并从戏档记载中分析了不演的原因,这不仅是月令承应戏这一特殊宫廷戏曲表演的基本问题,也为我们深入探讨清代内廷的宫廷文化、节日文化、对汉文化的接受等开辟了新视阈。  相似文献   
273.
齐如山在近代京剧发展史上的意义不应被忽视,而经由他改造之后的梅兰芳京剧艺术的美学本质更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遭到鲁迅辛辣讽刺的梅兰芳艺术在西方世界受到普遍赞美,这使国人从此因自豪而无法看清梅兰芳艺术的本质,也因此无法深入地评估齐如山戏曲实践的得失。齐如山的戏曲实践主要是为皮黄戏设计舞蹈和服装。为了给他的“戏曲舞蹈化”实践寻求存在的合理性,齐如山引用了大量汉魏以来的舞蹈文献,但其实他的舞蹈设计的灵感主要来自他对皮黄戏舞台的熟悉。由于舞蹈化的程式动作占据了剧作的主体,梅兰芳艺术成了一种追求形式美的艺术,人文关怀的主题也就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274.
破台戏是我国传统戏曲班社因为"破台"需要而演出的戏。俗民认为新修建的戏台或长时间没使用的戏台煞气很重,或戏台曾出过人命事故等原因而由戏台所属地主动邀请戏班、或戏班为自身利益举行的一项仪式。破台戏的艺术形态较为复杂,有的是成熟的戏剧表演,有的则是带有一定情节的仪式过程的模拟表演。作为特殊的仪式剧,其文化功能主要是除煞祛邪,并保戏台所在地的民众及戏班艺人之平安吉祥。  相似文献   
275.
秋胡戏妻故事汉代就开始流传,经久不衰。至元代,杂剧作家石君宝根据前代故事创作《鲁大夫秋胡戏妻》。在近三十年中,对《秋胡戏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该剧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秋胡戏妻故事的演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等方面,观点老套多有雷同,在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有待研究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276.
好书超市     
《社区》2008,(29):14-15
《自由选择》;《我仍在苦苦跋涉》;《牌戏人生》;《我哥刁北年表》;《死于青春》.  相似文献   
277.
剧诗归根结蒂属于诗,衡量剧诗的标准只能是诗,不以赋形舞台为直接目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剧诗便是明代文人南杂剧,它们中虽多有被称为不能施之场上的案头剧,一直被戏曲史界所轻视,但视作诗歌却自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明代开始形成并成熟的单折戏,直到清代都不断有人创作和演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在于选题严肃、线索分明、结构紧凑,自始至终为一个完整行动所贯穿,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长度,自成一个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单折戏即可以被看作近代意义上的独幕剧.以写意抒情为宗旨的剧体诗及中国式独幕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体裁领域的新突破,明杂剧作家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78.
这两篇赋虽然也被《文选》所载,在班固赋中却多被冷落,评价也不高,远不如《两都赋》那样受重视、被推崇。其实,这两篇赋相当特殊,也很重要。班固在其《汉书·叙传》中特用以叙经历、言志趣,属于自叙传性质的言志之作,是研究班固为人不可缺少的生动材料。不仅如此,这两篇先后写于班固青年与中年阶段的赋,体现了班固创作的特征,是研究班固为文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279.
绍兴目连戏散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绍兴目连戏与郑之珍本《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存在诸多差异,这说明它源于郑本之前的一种民间母本。比较绍兴与高淳的阳腔目连戏,证明二者极可能均以安徽民间目连戏为渊源。郑之珍本亦出同一渊源,它与包括绍兴在内的各地民间目连戏当属横向影响关系。目连戏在戏曲史、戏剧学、宗教史、民俗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80.
《无声戏》作为清初著名作家李渔的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具有独立探讨的价值。以文本实际作为研究原点 ,对小说集名称“无声戏”三字的涵义提出异议 ,并通过探讨上述问题 ,追寻其主题 ,考察其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