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362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水浒戏”与《水浒传》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与“水浒戏”的长期盛演不衰密切相关。早在长篇小说《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戏”已经成为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内容后来被小说所采用。《水浒传》成书并陆续刊行之后,根据小说改编的“水浒戏”更为繁荣;反过来,“水浒戏”的演出又进一步促进了小说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562.
东方朔的《答客难》与扬雄的《解嘲》初步确立了设论体的文体范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主题,提出了士人在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下如何自处的问题,包含着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班固的《答宾戏》"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守",将东方朔、扬雄所确立的设论体主题批判价值进行了解构。除作者个人因素外,三篇设论文还基于不同的时代环境,包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素,从中可见班固对设论体进行主题解构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63.
从口头到书面,从提纲戏到剧本戏,是民间戏剧的重要演进之途。提纲戏与剧本戏之间存在几种过渡形态,它们是口述剧本定本化、书面化的关键环节;其定型书写具有多种渠道,有的属于戏剧演进的自然现象,有的是人为干预的结果,现代科技也在推波助澜。1949年后,在政府文化部门的主导下,广泛开展传统剧目的发掘,大量的口述本被记录整理为文学本,客观来看,这一文化工程既取得了可观的历史功绩,也有一些值得检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564.
朴趾源作为朝鲜后期的文学大家,其文学思想历来备受研究者的重视。他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为"真"的本质论与"法古创新"的活法论,这两大内容是针对当时因"模拟剽窃"文风而造成创作"毫无生机"的问题,以及力图走出"复古"与"创新"两大理论相互诋訾的困境所提出的。然而,由于不遇的人生际遇等原因,使其走上"以文为戏"的创作道路,并最终使其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并不相符。尽管如此,朴趾源对文学的"真情"与"自主"的提倡,对朝鲜文坛摆脱"复古"的诟病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65.
庄子的“以文为戏”“解衣般礴”“无乐之乐”,体现了“基于自然”的真正的艺术精神,对我国诗化小说、音乐、绘画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后世的艺术理论与实践发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66.
本文以著名戏剧家徐棻的作品为例,着重分析了其剧作在结尾的处理和表现手法上的变化,并通过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戏剧以及国外的戏剧相比较,从而试图揭示中国当代戏剧家在审美上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567.
阳戏主要流布于黔、渝、川北和湘西。辑录西南各地阳戏剧目发现:川北阳戏剧目较少,内容多为颂神词和有简单情节的神话故事戏;湘西、黔东南阳戏剧目较多,内容多为世俗性民间小戏,是与古典戏曲以及其他地方曲艺形式积极融合的结晶;黔、渝阳戏流播范围广,剧目丰富且多样,既有包括颂神词和神话故事戏的仪式戏,也有极具区域特色的世俗戏。不论从阳戏流播区域,还是从其演出形态、剧目数量和内容来看,贵州地区都是阳戏文化传播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568.
周姑戏是主要流行在山东省日照、潍坊、临沂一带的传统地方戏曲曲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剧团作为民间戏曲文化传承的载体,承担着民间戏曲的辉煌或落败,本文以莒县地区徐家班周姑戏剧团为研究对象,通过采访调查了解莒县地区周姑戏剧团的生存现状及现有保护措施和政策,探索周姑戏生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69.
传承人主体性的发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的关键。在恩施灯戏保护、传承与利用的实践中,传承人产生了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与心理需求。传承人在主动实现自身需求的过程中,遭遇了话语权弱、晋升困难、人际关系制约、演出资源短缺四重困境。文章认为,应从提升传承人话语权、完善传承人认定机制、协调传承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建立考核机制四个方面为传承人发挥主体性提供实现路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到社区和文化持有者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570.
高梧 《天府新论》2019,(2):封二-封三
高抬戏又称抬阁,是传统游艺项目,为民间在迎神赛会时巡游表演所用。晏场高抬戏是抬阁的一个种类,主要流传于雅安市雨城区晏场镇。晏场是三江汇聚之地,洪灾频繁,能治水的李冰在这里有着特别的意义,故此每年农历三月三,全镇人将李冰夫妇神像抬至三江寺镇水,六月二十再迎回川主宫。一送一接成为当地盛会,长盛不衰。六月二十的接神仪式尤为隆重,轰动四乡八里,并兼及经贸活动,是晏场镇一年一度难得的群众性文化经贸活动。高抬戏主要展示川剧的人物造型,其扎制技法精妙,高台戏剧人物飘逸灵动,是不可多见的艺术瑰宝。晏场高台戏2011年列入第3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