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7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39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1.
晚清梁廷柟的《小四梦》杂剧中,《断缘梦》是值得注意的。与其他三剧相比,此剧无复依傍,直写自我情怀。以梦幻笔法表现人生感慨,以荒诞情节揶揄社会现实,虽然太多鬼气,但不失为清代杂剧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412.
郜贵 《老年世界》2011,(14):32-33
尤全及另两名侍卫从隐蔽处一涌而上,施出卓绝的功夫,合力擒拿两名壮汉。屋内顿时拳脚相交,乒乓作响,暴喝、痛叫声此起彼落,只搅得尘土飞扬,昏暗无光。  相似文献   
413.
郜贵 《老年世界》2011,(22):32-33
第十七章 违心灭口春风有情,梳理着厅前蓬蓬勃勃的白杨。春光夺目,闪耀着树后空空荡荡的大厅。  相似文献   
414.
中日两国文化中“鬼”的概念由来已久,其文学作品中也存在很多具有独特魅力的志怪小说.比对发现,两国的鬼怪故事中的鬼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大致可划分为四个类型.以鬼怪为题材的小说大多寄托自身情感或带有教化性.  相似文献   
415.
《青岛画报》2012,(9):10-11
手机似乎是每个人唯一形影不离的电子产品,同时也越来越被视为奢侈品、装饰品。当Iphone俨然成为街机,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目光投入更为低调而奢华的手机品牌,原本就以奢华手机为主产品的VERTU自不用说,时尚如Di0r,运动如豪  相似文献   
416.
龚娜 《社科纵横》2014,(4):114-1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昭和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在明知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天皇制的国体,依然顽固拖延战争,企图实现一场胜战后的体面媾和。最终,昭和天皇虽然做出圣断,结束了这场罪孽深重的侵略战争,但其罪责却不能抹消,昭和天皇对这场战争负有直接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17.
试说“似的1”和“似的2”及相关语句的辨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似的1”与“似的2”的语法语用特征,并就如何辨别跟两个“似的”有关的比喻和测断句作了方法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418.
芦洪波 《生存》2020,(8):0089-0089
本文在理解诗意和作品艺术手法的基础上,通过选取意象和营造意境的不同来比较李贺与白居易、李白诗风的不同,再通过知人论世的原则明确其被称为“诗鬼”的表现及成因,使学生不仅能体会本诗描写音乐手法的高妙,更能提升通过意象选取、意境营造和知人论世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419.
有趣的禁忌     
我们老祖宗的国度是个泛神论的国家,山精树怪,河虾海鳖,都可能拥有辉煌庙宇,受人膜拜,遍地开花的山神庙、河神庙,就是明证。民闻世代口口相传中。就留下许多神鬼传说的痕迹。有生活就有传承,有传承就有文化。许多怪异。用民俗文化的眼光去看,确能看出别样风情来。以下种种,便是爷爷奶奶一辈辈秘而授之下来的。不是要你信这些。而你让你领略一番神鬼文化的诡秘和有趣。  相似文献   
420.
文学和书法的关系,比不上画与书的关系,所以很少见到诗与书法的"对话"。然而魏晋风流的两座高峰都出现在东晋,即陶诗与王羲之的法帖《兰亭序》,共同体现着魏晋文学艺术的峰巅,无论结构的如斜而反直,还是似断若连的笔画与句法,或是外淡而尚奇的审美趋向,都存在着种种密切的联系。揭示出其间的共性,打通诗与书的关节,也可在客观上展示东晋的审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