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1.
子贡的善举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一旦鲁国人在列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出钱把这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凭“收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条法律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以楷 《唐都学刊》2001,17(4):56-59
墨子的里籍问题是学术界争论很久而未决的问题。客观地综合争论各方的观点,可以对墨子的出生、成长、墨学的兴衰过程以及墨子的晚年,得出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墨子生于鲁,长于鲁,学于鲁,其学说学派成于鲁,兴于鲁,中老年时曾仕于宋,晚年居鲁阳。  相似文献   
13.
芦衣顺母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住在当时鲁国的一个少年名字叫闵损,从小就过着饥寒心酸的生活,因为幼时丧母,失去了慈母之爱,童年的生活很孤苦.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继母,生活才算有了改变,刚开始继母待闵损还好,等到她自己生了儿子后,情形却逐渐改变了,她只疼爱自己所生的骨肉,对闵损开始冷落了下来,处处看着都不顺眼.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父亲属于鲁国之士,其居住地离鲁国国都曲阜不远,所以《孟子》书中说”近圣人之居”.孟子出生在鲁国,在年幼时他的父亲去世,被葬在鲁国.由于生活窘迫的原因,孟母带着孟子多次迁居,最后在邹国定居下来,成为邹国人.孟母去世后,孟子遵循合葬制度,将其母也葬在鲁国.  相似文献   
15.
最佳状态     
于丹 《现代交际》2008,(10):18-18
鲁国木匠梓庆削木做成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看见的人都惊讶不已,以为是鬼斧神工。鲁侯召见梓庆,问他其中的奥秘。梓庆对鲁侯说:我准备做这个的时候,不敢损耗自己丝毫的力气,而要用心去斋戒。斋戒的目的,是为了"静心"。斋戒到第三天,我就可以忘记"庆赏爵禄"了。斋戒到第五天,我就可以忘记"非誉巧拙"了,也就是说,大家说  相似文献   
16.
刘建明 《中华魂》2011,(5):33-33
《吕氏春秋·不苟论第四》中记载,管仲被囚禁在鲁国的时候,齐桓公想用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您如果想成就霸王之业,只要能得到鲁国的管夷吾就行,我不如他。"桓公说:"管夷吾是杀害我的凶手,用箭射过我的人,不能用。"鲍叔牙说:"夷吾是为他的君主射人的,您如果得到他,  相似文献   
17.
《公关世界》2009,(3):34-34
鲁国曾经有这样一个规定:谁能赎出在其他诸侯国当奴仆的鲁国人,谁就能够从国库中支取一笔费用。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他是个大商人,在各个诸侯国做生意时赎出了许多做奴仆的鲁国人。但足,他回国后没有去领取该领的钱。  相似文献   
18.
《今本竹书纪年》的真伪问题、鲁国列公在位之年问题在学术界都尚存争议。而将《史记·鲁世家》和《今本纪年》所记载的鲁公在位年进行比较,借助于“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时的天象研究》专题组刚刚得出的武王代纣之年的结论,可以订正鲁国的纪年,也启发人们对《今本纪年》进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9.
《费誓》为《尚书·周书》中的一篇,《书序》及《史记》都称该篇为鲁侯伯禽所作,但后人有不少对此疑而不信,今人则因春秋时期的鲁僖公曾与淮夷争斗,以为《费誓》作于此时。其实,鲁国与淮夷之间的冲突是长期的,周初尤烈,周成王十三年,周公去世不久,鲁侯伯禽曾经会王师“伐戎”,《费誓》可能即作于此时。至于费地所在,后世学者由于不明今山东鱼台境内古费地的存在,遂多误指其为后来鲁国季氏费邑之“费”。实际上,伯禽之时,鲁国势力未至此。《费誓》之“费”应指古费国之“费”,在当今鱼台境内。  相似文献   
20.
管鲍之交     
人们常说:"有长远的利益,没有长远的朋友。"在很多时候这种说法可能是对的,这是因为,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利己的动物,而人们所面对的又是一个资源相对稀缺的社会,金钱、权力、名利、地位等等,常常会成为友谊的稀释剂,所以,在利益面前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