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3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5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143篇
理论方法论   144篇
综合类   2592篇
社会学   210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小说及杂文世界里,鲁迅对"城市在精神生活的感性基础上与小镇、乡村生活有着深刻的对比"有着深刻动人的描摹,其笔下的都市知识青年在生存的挣扎中也的确不乏深谙精神世故的一面。鲁迅对都市生活的商业性的敌意是无从掩饰的,对都市里的知识分子总的态度是较为峻急的,他更多看到的是"开始熟悉市场"后的投机和变质。  相似文献   
102.
灾难深重的民族如何才能结束殖民统治、迎来解放获得自由?如何才能不再受外人的凌辱而挺起胸膛与其他民族手挽手齐头并进?何日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获得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103.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提出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这不仅在整个五四运动期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也对当今国际化社会跨文化交际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巴西食人主义作为后殖民主义翻译一代表翻译思想,不拒绝外来文化营养,尤其是强势文化的营养。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策略,在分析批判强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给予本土文化新的营养。食人主义为了摆脱政治上独立但文化上依然依附于宗主国文化以及欧洲其他文化的状况,强调不同文化之间平等互补。两者都体现了对弱势边缘文化的关注和保护以及对于主流强势文化的抵制。  相似文献   
104.
李笠翁以其《无声戏》和《十二楼》等小说,享有世界声誉,被赞为清代白话小说第一人。杜于皇是为李笠翁小说作序作评的"专业户",李笠翁每一部小说集的刻印、每一次小说集的变故或重新出版,都少不了杜于皇的参与。从李笠翁最早的小说《无声戏》一二两集,到《无声戏合集》,到《十二楼》,到最后的《连城璧》,杜于皇都一序到底,一评到底。这在当时和后来的文坛上,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105.
在成书较早的汉文古籍《山海经》中,巫医文化时常被学者们提及。而生活在西南地区的彝族,同样有着深厚的巫医文化。在彝族祭祖仪式中念诵的祭祀典籍《作祭献药供牲经》正是反应这种特殊的巫医文化一部书籍。折射出远古先民从巫术到医术的探索足迹。本文试从文献性质、巫医记载、不死药母题等方面对彝族《作祭献药供牲经》和《山海经》中的巫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6.
两面作战的鲁迅?反抗精英与批判底层 精英群体创造的人文学术体系,主要具有三个功能。为了论述的方便,这里再一次列举出这三种人文资源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07.
鲁迅日记是一个极为简略但又系统完整的叙事文本,其中既没有对外在社会环境的记载,也极少个人真实感情的倾露,这迥异于现代日记文体常态,也违背读者的阅读期待。事实上,鲁迅日记的表层话语形态与深层作家主体精神之间存在复杂的映射关系。鲁迅日记作为"写给自己看的"文本,体现了内心的最大真实,即对世界的虚无与绝望。而其日记写作的心理动因在于依靠这样的具体行为来反抗虚无,确证自己的主体存在。鲁迅对日记文体的独特定位及其背后所蕴涵现代性话语,是鲁迅日记迥异于其他现代作家日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8.
《东岳论丛》2016,(11):142-154
如果在当今时代讨论鲁迅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鲁迅一定是处于某种不利地位的,这是因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尤其是复兴儒家文化传统,在今天几乎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并因而具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合理性。但是,就鲁迅与传统文化这个话题来说,弄明白鲁迅对传统的批判究竟触及到它的哪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有效思考又是非常欠缺的。从鲁迅方面看,他的批判所做的更多的是以一种近乎现象学的方式去揭示中国道德主义思想传统规定下的政治生态和人性状况。由于他所揭示的东西与这个传统本身之间的那种本质性的内在关联,这种揭示所产生的实际批判力量就比那些直接针对传统本身的单纯批判要深刻得多;而着眼于鲁迅所揭示的东西来反思这个传统,则不仅会发现它的许多人们在通常情况下很难看到的深层问题,而且,也会让今天那些意图全面复活儒家传统的所谓新儒家们自身的思想处境变得荒谬与尴尬。  相似文献   
109.
翻开《野草》,全篇色彩瑰丽奇幻,红色、白色、黑色、青色……构成了《野草》艺术世界中独特的色彩意象体系.鲁迅笔下象征性色彩形象的选择和色彩意境的营造,不仅展示出特定历史时期自然与社会的风貌,而且传达出作者在这一时期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110.
作为宋词的一个独特品类,"戏作"词与俳谐词有交集,但不可混为一谈,二者在雅俗、有无讽刺意味等方面有所区分;至若以带有自谦或尝试意味为特征的"戏作"词则与俳谐词并无关涉。宋代的"戏作"词有戏人、自戏和戏物等三种类型,戏人词以调笑为基底,展示朋辈友情;自戏词通常是某种情愫如叹老嗟卑、感时抚事等的一种感发;戏物词的主要作者为辛弃疾。"戏作"词从北宋中期出现以后以迄南宋后期,在词调的取用等方面由简趋繁,表现功能上亦由浅转深,从初期的多止于娱乐,到后期的娱乐、社交、抒情言志等多种功能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