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2篇
丛书文集   1037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2117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论《呐喊》、《彷徨》中虚无主义思想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呐喊>、<彷徨>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循环否定和自我否定现象,其思想体系也相应呈现出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面对两难选择的思想困境,鲁迅主要采用说谎和遗忘两种方式来应对,从而使<呐喊>、<彷徨>的价值选择处在一种空白、悬置的状态,这是<呐喊>、<彷徨>虚无主义思想产生的内在根源.<呐喊>、<彷徨>中所表现出来的虚无主义思想带有鲁迅本人的个性特征与时代印痕,与社会现实存在着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42.
鲁迅精神之火,照亮了科尔沁满族作家江浩的人生之路、创作之路。在身上带有“尼采气”、坚持民间立场和边民立场、“原生态”与“现代性”结合等诸方面,江浩都受到了鲁迅的强烈影响。与其说是他被动地接受了鲁迅的影响,毋宁说他是在鲁迅思想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我。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从鲁迅的"立人"思想这一角度,阐述《补天》(《不周山》)的思想内蕴,指出《补天》张扬"新的生命"意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主题是鲁迅"立人"思想的一个侧面,与《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形成了思想上、艺术上的互补。因此,《补天》是鲁迅早期的主要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44.
鲁迅的故事     
王宏宇 《决策探索》2004,(12):82-82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一生勤奋好学.十分惜时。少年时在三味书屋读书.因为家境所困,清早要料理家务.有一次上课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为记取教训.在书桌右角上刻一“早”字,自此再也没迟到过.  相似文献   
45.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46.
日常生活既是审美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鲁迅揭示了日常生活的现代意义。日常生活参与了历史的重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透视和烛照了国民劣根性及民族国家的原型。鲁迅也许是在拜献,但也未必不是解构,以暗寓日常生活的崛起。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可由事实与精神两部分构成。杨贵妃这一符码所能提供的语义场或交往空间本身就是日常生活广场的现代投影。历史小说的灵魂仍是它在日常生活上的动力和潜力。从鲁迅到郭沫若的历史小说观虽有微异,但在直逼现实的日常生活维度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茅盾有意保留"历史小品"这一概念,以别于历史小说的规定。历史小说的现代转型得益于历史观的变化,也就是说,存在感和认识论影响了新的历史小说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47.
同作为不同国家的“现代文学之父”,阿契贝和鲁迅在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表现出了异质文化中的深刻关联性。本文以《阿Q正传》与《瓦解》为例,分析二者在文化转型时期的悲剧、现代性主体的塑造和民族文化的道路选择三个方面的异同,突显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诗学张力。  相似文献   
48.
译者声音理论是研究译文叙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鲁迅小说的莱尔译本“Diary of a Madman and Other Stories”中,存在着译者声音凸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副文本层面的导言和注释及文本内层面的译文叙事时态的偏离和原文含蓄信息的显化。这两个层面的译者声音显现不但阐明了译者的翻译观和读者观,尽量传达了原文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拉近了故事与读者的距离,充分再现了原文的含义,对于该译本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我身上的某种气质使我难以融入这个时代、这座城市,难以融入到知识分子和文人学士中间去。他们也强烈地感觉到我是一个异类。1989年我进入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师姐朱伟华说我是一个天生的"解构"主义者。理解张承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尴尬的难题。多少年来,我一直抗拒着他,始终回避着他。在张承志极力要成为一个强者的时候,我一直在追求成为一个"弱者"。陈福民兄读出了我的文字中间迥异于张承志  相似文献   
50.
鲁迅先生是一位锐意求新的作家,他的《故事新编》是一部文无定体的小说集。鲁迅先生在书中用自己独特的笔法对传统的历史观念提出质疑和解构,并重新塑造那些为人熟知的英雄圣贤的形象,用所谓的"油滑"和反讽的手法实现对正统历史道德的消解,具有很强的"新历史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