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禹生石纽续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献中涉及大禹出生问题者,多达二十余处,而其说又颇有异同.其言禹生石纽十余处,其中六处不言石纽所在郡县;又六处皆言石纽在汶山郡广柔县,而释广柔所在竟有三、四说不同;另四处则不认为石纽在广柔而在他地,但其地又不可查考.是石纽所在虽有七、八说,但究在何地则莫可确指.究实论之,禹生石纽本系神话,其言怀孕、分娩以及怀娩地点等等,莫不都是怪诞的神话.且这些神话不是产生在人类的童年,而是产生在文明时代的西汉晚期,那时正值谶纬神学兴盛发达时期,神学家们对古代的圣帝明王从伏羲到刘邦、甚至包括孔丘,都莫编造一套感生神话,给他们戴上一副神圣的花环.禹生石纽只不过是众多感生神话中的一个而已.这等妖妄怪诞的谎言,显然都是不可信据、无法查证的.历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求真求是,所以严谨的历史学家长期都对此说不屑一顾.近年来三峡考古出土了一通东汉的景云碑,碑文有句术禹石纽汶川之会,这句话本来就是明确告诉人们,禹和石纽的关系是禹曾在石纽汶川召开过一次诸侯大会.但根据茂、理、汶的自然条件,在这里召开一次诸侯大会,可能也只是一种附会之谈而已.但是,竟有历史学家用搞旅游的手法,把这句碑文曲解为禹生石纽,是不可以不辨.  相似文献   
92.
徐中舒先生所提出夏族的后裔即古羌族之论点,包含有若干真实的历史信息."禹兴于西羌"及"禹生石纽"传说的发生最初可能与三苗战败移徙至今长江上游四川境内有关.虞、夏之际进入岷山一带的三苗族众和夏、商之际进入四川境内的夏族,逐渐与当地土著民融合,构成古羌族的重要来源.禹族西兴东渐的说法,缺乏较为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93.
<史记>"禹兴于西羌"的记载,是华、戎和欢的体现,其纽带来自相互联姻.姬、姜族群迭世婚媾,促进各族走向融合.使传承炎、黄的华夏族顺利形成.禹所处的时代是洪灾水惠,这对他是严峻的考验.禹总结前人经验教训,采疏导治水方针,终于完成排洪除患的艰巨任务.禹在治水实践中,因顺自然地势,导江导山,分杀水势,分疏洪流.其科学求实和人文关爱精神是今日的宝贵财富,值得记取和借鉴.禹入主大统所行政策,关注民众生计,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使华夏大地重展新颜.民众走向康乐,继而兴学倡教,开我国学校教育之初曙.总之,禹、羌合流所形成的文化.确已造福万民,光照千秋.  相似文献   
94.
帝禹是儒家最为推崇的古代圣王之一。作者主要以《尚书》、儒家诸子及其他文献来重构儒家话语体系中大禹形象及其内涵,借以探讨儒家的思想渊源。帝禹功德伟大,平治水土,功齐天地,是神人一体、天人合一的圣王。禹受禅为天子,治理天下,为政以德,教刑并用,君臣共治,勤苦俭约。大禹是儒家道统传承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儒家道德精神和人格典范的象征。  相似文献   
95.
传世文献《诗经》与出土文献《遂公盨》《叔夷钟》互证显现,“禹画九州”的传说自西周时代即已流行,而早在商代,就有以某一地方为中心或者坐标,将人们所能认识的区域延伸出去的成熟观念。“州”本义为水中小丘,“九州”本义极言其多,从西周到战国,“禹画九州”传说经历了“州”的空间范围被巨量扩展,“九”成为实指;禹平水土的足迹被一层层铺陈演绎地流变。流变是随着禹之子孙的迁徙流动,后人将自己生活空间拓展和地理知识提升的结果一层层附会至禹的身上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