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33篇
丛书文集   998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3213篇
社会学   16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22.
我国古代诗歌意象批评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萌生期、成型期、繁盛期、深化期、完善期;其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喻象性、张力性、审美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3.
探讨了意象的渊源及其互为影响、超越时空的意象差异、不同语境的理解与阐释以及意象作为文艺作品生命的细胞,并分析了它们在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25.
组合式比喻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比喻方式,有着相对稳定的结构类型。本文通过其喻体组合的各种方式进行简单分析,把握组合式比喻在文章中的修辞作用,并通过与单一性比喻的对比分析,明确组合式比喻的适应范围及其内在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6.
张爱玲是一位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又能充分运用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对转型时期的都市生活作精细描写的作家,<传奇>中对扭曲变态的家庭关系的描写,对阴暗自私的人性的刻画,以及现代主义表现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示了她那独特的"现代世界".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约翰·邓恩 (JohnDonne)《告别辞 :请勿悲伤》和秦嘉《留郡赠妇诗 (其一 )》的文体比较 ,略窥中英诗歌在文体上的异同。虽然两首诗的主题和创作背景大同小异。可是在文体上 ,两首诗又体现了英汉诗歌各自的特点。同为与爱妻的惜别之作 ,除了意象的选择和词语的运用各具特色外 ,韵律特征和句法差别也很大。究其根源 ,英汉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英汉语言结构的不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张淑芬 《学术交流》2005,(1):176-178
余华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解读他的作品,应注意对其文本意象符号的分析与透视,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丰富意蕴和流动的画面意境,感悟诗化文本蕴涵的审美情感,而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9.
我国的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并与古典诗歌的发展密切相关。诗歌与音乐可以互为创作的题材和内容。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的鼎盛时期,产生了众多的赏乐诗创作诗人和优秀赏乐诗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代赏乐诗的创作即着重于把握音乐的内在精神,通过通感的移情作用把音乐内容表现为连续意象的叠加,使得作用于笔端的文学语言与音乐的颐情功能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0.
文化意象的有意误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读者 ,必须探讨文化意象的中译英问题。文化意象从一个载体转到另一个载体 ,难点在于译者既要准确表达原文的词义 ,又要使读者了解中国文化背景和理解隐含之意。如何克服翻译中的各种障碍与困难 ,看待有意误译的代价与价值 ,是文化研究中 ,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