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4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930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296篇
人才学   129篇
人口学   129篇
丛书文集   2554篇
理论方法论   594篇
综合类   4731篇
社会学   753篇
统计学   13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865篇
  2013年   808篇
  2012年   652篇
  2011年   694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672篇
  2008年   899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本文提出了有别于赛义德与其他带有西方殖民色彩的另一"东方主义"概念,斯拉夫文明与中华文明均包括于其中.在此基点上,讨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积极接受的三个方面内在的情感需求;现代化运动中的文化选择;传统审美方式的内在沟通.这体现了东方主义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追求,显示了中俄两国文化相似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942.
关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历来是人文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对传统文化之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更关系到未来文化的建设。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这个问题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穷理的研究。全文由五个专题研究组成(一)回顾与展望中国百年探索宗教—文化关系的思路历程;(二)“文化”真义之我见人类精神(人性)陶铸过的自然;(三)为何与如何为什么说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宗教又如何作用于各种文化形式?(四)比较研究后的质疑宗教果真是一切文化的本体与核心么?(五)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以儒家伦理而不是以宗教为准则。从本期起,本刊将分期刊出这五个方面的专题论文。  相似文献   
943.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教动因——"人文奥运"探索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肉体能力的有限性和神的感性能力的无限性之间所形成的巨大张力,是构成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向极限挑战的内在动因。由此而言,体育运动便不仅具有形而下的色彩,而且具有形而上的意义,是使人的肉体机能全方位地接近神的一项文化创举。从横向的对比来看,具有禁欲主义色彩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不可能导致奥林匹克运动,无意于强化肉体生命力的儒家和道家也不可能派生出奥林匹克传统。从纵向的发展来看,由基督教对欧洲的主宰,经文艺复兴运动而宗教改革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也随之经历了由中断而复兴的过程,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宗教的原因和背景。  相似文献   
944.
口头传说、纸头传说与地头传说 史前文明许多都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叫作民间故事,只要那个地方有土著。一般故事都很可靠,官方承认的冠以“优美的神话”,不承认的则谓之“封建迷信”。如;我们看到一些地方祭祖,祈求风调雨顺要杀乌鸡白马。传统很悠久,不由你不信。当然,杀鸡可以,马却没的杀。纸张发明以后,骚客多了起来,多实在的故事一过手,都走了味。如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所谓兄妹婚故事,则根本不可信。  相似文献   
945.
我国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是各国、各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和指导思想。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本文结合我国城市社区的现状,从民主化管理、经济持续发展、文明自律和绿色环境营造的角度对社区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探讨,并提出实施这些机制的必要措施:引导、扶持社区自治;建立多渠道的社区融资体系;加强居民教育;开展学习型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46.
文明进程依次分为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等四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等四个阶段。在18~21世纪期间,广义现代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从农业时代和农业文明向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向知识时代和知识文明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相似文献   
947.
《徽州社会科学》2005,(8):52-52,54
现在徽学研究还局限在文化层次,这是远远不够的,徽州自明以后的五百年间,徽州一代代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达五百年之久的、高度文明的和谐社会。今天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研究和探讨徽州五百年文明和谐社会形成的历史经验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8.
新中国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提出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和富强民主文明三个奋斗目标,形成了三套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发展战略。它们共同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进入新世纪,要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相似文献   
94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智慧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宝贵成果,其不仅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也在生态文明层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发,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系统论证和科学回答,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西式现代化道路,在现实的实践领域实现了二者的逻辑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导下开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同时,更是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利益”提出了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50.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惩治生态环境犯罪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司法大数据对我国刑法规定的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情况、基本样态、核心成因与治理之策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运用刑法手段惩治生态环境犯罪在我国取得了初步效能,尽管污染环境罪等典型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率近年来处于冲高回落阶段;但由于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生态要素的交互在空间与密度上依然广泛与密集;基于刑法惩治所压制的生态环境犯罪发案与犯罪的原始动能之间仍呈现出一定的二元离散;部分生态环境犯罪发案显示出犯罪人基于生活利益而获取自然资源的客观情形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依然存在;提升刑法治理生态环境犯罪的效能尚需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维提升,从而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高质量发展。就微观层面而言,基于司法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由于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等公共政策的影响,自2020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数量呈现出巨大下降。但需明确的是,此种下降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与暂时性,在本质上是由于人民群众基于居家不出而形成的。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常态化、精准化,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活动仍将与生态环境产生广泛交互,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普遍。为巩固生态环境犯罪的预防与治理效能,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生态环境法律普法计划与生态环境犯罪预防治理计划,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对盗伐林木、滥伐林木,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采矿,非法捕捞水产品等典型的生态环境犯罪的相关法律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充分动员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鼓励通过发展替代型产业等方式,通过多元治理方式,切实使生态环境要素所在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利益保障与生态环境的冲突减少到较低水准,从而从根本上降低生态环境犯罪的发案率,切实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