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84篇
综合类   1121篇
社会学   76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作为婚姻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他们在批判传统包办婚姻的同时,大力张扬自由恋爱,对自由恋爱的内涵、价值、伦理要求及其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和建构,形成了一种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不仅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对现代情爱观的形成和人的近代化进程有其积极作用,但思想中某些方面也表现了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2.
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3.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一发表,在世界上就引起了很大反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是对这一思潮反映的产物.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作为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他通过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揭示了文明对话的时代内涵;第二,他主要借助于雅斯培尔斯"轴心时代"理论,通过时启蒙反思和多元现代性论域的开展,论证了新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后,主要讨论文明对话的三种形态,指出新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一些基本预设.  相似文献   
10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国内外环境和党自身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总结我们党8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是三句话的简单相加,而是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具有内在联系的独立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它贯串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对其它新观点、新思想具有统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十六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第三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是世纪之交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的盛会。会上 ,代表们就 2 0世纪中国史学回顾、2 1世纪中国史学走向、历史学的定位及功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精彩纷呈。与会学者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领域的一些专门问题上也发表了饱含深邃智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6.
How people leave a devastated area after a disaster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ing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risks they face while evacuating. Knowledge of their needs for communications about these risks is particularly crucial in planning for emergency responses.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1,444 persons who survived the World Trade Center (WTC) attacks on September 11, 2001 were surveyed to ascertain their initial and ultimate destinations once they had left the buildings, how they arrived there, the role of types of obstacles they encountered, and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and the seeking of other people as potential factors in influencing the process of leaving immediately. This survey was part of a larger, original survey. Results showed differences in how people traveled by mode to initial and ultimate destinations, how immediately they left the area,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hen they left. How they traveled and when they left were associated with where people lived, their tendency in times of stress to seek out other people including who they knew in the immediate area (e.g., co‐workers or friends),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surrounding them, and the importance to some of waiting for more information. Many people indicated they did not leave immediately because they had no information about where to go or what services would be available to them. Percep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about risks they were facing were reflected in the choices they considered in how and when to leave the area. These findings have numerous ramif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personal behavior in catastrophic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07.
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对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去向作出了原则性的决策。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在从事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将八七会议确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进行了具体化: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改革政策;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党的思想路线;规定了红军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阐明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提出的这些主张,解决了八七会议所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对八七会议做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8.
田中阳 《云梦学刊》2007,28(6):21-25
五四时期报刊的民族主义话语,既体现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质的一种飞跃。又体现了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现代形态。当时通过报刊话语表述,形成三种主要的思想文化思潮,即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坚守传统文化立场的文化保守主义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三种思想文化恩潮虽然各执一端,但出发点都是为民族探寻自强之路,都体现一种十分执著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09.
指出政治理论教员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在教学中切实有效、创造性地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并积极开辟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提高十七大精神"三进入"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主要论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的主、客条件,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党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历史问题,是承继了党的传统,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党的战略发展的要求,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辛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