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波  姜全保 《西北人口》2010,31(3):37-41,46
本文在考虑了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调查时点差异后,采用列克西斯图图示法,运用人口逆存活分析技术并结合对比分析方法,对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质量进行了重新评估。研究发现,“四普”0—9岁人口存在严重漏报,男女两性合计漏报人口1269万;10-18岁人口不仅存在漏报,也存在重报;男女分性别漏报人口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2.
19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为文学的多元化选择提供了可能。乡土作家们以道德乌托邦为逝去的乡村世界唱起了挽歌,有的作家在乡土叙述中塑造出理想的新人形象,却因其所凭借的乌托邦理念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乡土作家来说,道德乌托邦是解救世风沦落的一种方案,但这种解救方案因其内在矛盾而呈现出多重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03.
新媒体以时尚潮流、高科技等商业包装形式持续地向大学生灌输西方社会文化价值观,与国内官方、高校争夺话语权,形成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大学生追求公平正义、诚信不欺的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居于中心地位。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维护文化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理性引导,推进问政制度建设;发挥情感动员的积极影响,推进大学生网络参与的良性发展,这是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用“消解”描述诗歌现象,是指出现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中的一种创作倾向,对基本认同的道德观念、审美观念和诗歌艺术观念持反叛、嘲弄和贬低的态度。90年代诗歌中消解倾向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反”字当头——诗歌世界的随意书写;缺乏提升的言说——现有的存在消解过去的美好,诗人只是在表达。  相似文献   
105.
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0-1999年刊载的论文及论文著者进行了归类、统计,从论文数量、学科主题以及论文的核心著者、高产著者、合著度、合著率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并对该刊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6.
90年代以来 ,中国的社会文化发生、经历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型 ,审美文化也不例外 ,文化艺术雅俗界限的日趋模糊甚至消失 ,便是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它与“全球化”的语境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7.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勃兴并在整个文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大众文艺在中国的勃兴自有其特殊的原因,主要是:市民阶层的扩大,渴望表达本阶层的文化趣味,谋求本阶层的话语权利;文化空间的自由,政治意识形态在文艺领域隐性退场,对文艺的强制性约束力减弱;文学自身的变化,文学商品化在创作、出版、流通中凸现;大众传媒的发展,开掘和激发着作家潜在的市场价值并驱使他们改变书写策略,将目光投向大众。  相似文献   
108.
新时期文学生成的时代文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文本是在一定文化语境中表述的,因此,文化语境对文学文本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对一个作家来说,他所处的时代文化语境发生了变化,他的创作必然会发生变化。对一个时代的文学来说也同样如此。新时期中国文学为什么会发生整体性的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影响并制约着80年代与90年代的中国文学生成的文化语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9.
音乐作为社会环境存在的一部分,对人们的思想、精神具有一定的影响,20世纪音乐的发展带来了让前人未曾想象的音乐要素。这一些要素是否符合我们社会的需要,本文作了一定的思考。音乐不管在哪一个时期都应该体现那一个时期的精神,而时代精神来自于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0.
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中的亚文化,但与闽地文化又有密切的联系。简要回顾广东地区20世纪90年代有关潮汕文化的研究概况,点评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表现,另从十二个方面对较为重要的相关论文予以展示,并且试图指出在潮汕文化研究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