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2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224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449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01.
格式条款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式条款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而产生的,因具有高效性和不公平性的两面性,以及对契约自由原则的实质背离而成为各国法律的规制对象。我国《合同法》主要从提供方的法定义务、格式条款的内容及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三个方面对格式条款进行了规制,其内容尚有待于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论述了可转债的价值与它的条款之间的关系 ,即可转债的利率条款、期限条款、转换期条款、转换价格修正条款、回售条款、赎回条款是如何对可转债价值的两个组成部分即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3.
关于宪法效力的问题,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理论与实务中均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就我国而言,宪法仅在违宪案件中具有直接效力;通过概括性条款的灵活运用,宪法在民事案件中具有间接效力。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955年批复与1986年批复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04.
论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对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法律还没有为数字环境中的版权人权利和用户权利之间树起界限分明的“篱笆”时,版权人自己就树起了“技术篱笆”。不可避免地,“技术篱笆”保护权利的正当性引起人们的质疑。版权法中“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加强了设置在版权作品中的数字技术保护措施,强化了版权人对版权作品的控制。同时,“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也对合理使用规则提出了挑战。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国版权法中的“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在不同程度上压缩了版权合理使用在数字环境中的存在空间,从而增加了信息获得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5.
文章从一则信用卡冒用纠纷案判例入手,探讨作为提供信用卡服务的经营者的发卡行,对作为消费者的持卡人所应承担的安全保证义务的内容、信用卡格式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效力认定以及如何规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彭宇案"折射了社会的诚信危机和对裁判诚信的期待。《民诉法》第13条第1款诚信原则对法院和法官的"适用性",包括法律宣示意义上的间接适用与裁判援引意义上的直接适用:前者毋庸置疑但不宜滥用,后者看似很美然功能有限。裁判诚信要求依法尽职裁判、禁止突袭裁判和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民诉法诚信原则条款对法院和法官具有诚信引导、解决民诉法"体系违反"、衡平各方诉讼利益、事后惩戒等功能。裁判诚信的本质,是依照法律和程序,在遵循法律原则适用即衡平方法前提下的依良心审判。  相似文献   
107.
在上海西门子国际贸易公司诉上海黄金置地公司案中,裁决者是否有必要对涉外因素识别条款进行扩张解释的问题备受争议。缘于涉外因素识别条款本身固有的诸多结构性弊病及条款日益凸显的滞后性与简单僵化的征象,法律适用者对涉外因素识别条款的扩张解释是适要的。为谨防扩张解释的舛误与滥用,涉外因素识别条款的扩张解释必须恪守其原则和原旨基准容许的边界。涉外因素识别条款的扩张解释必须严格遵循国际私法基本原则的价值指引和严密契合国际民商事实践新发展诉求的宏观基准。且涉外因素识别条款之扩张解释必须依循涉外因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展开解释的微观基准,遵循从涉外因素的应然外延至本源内涵的识别序列展开解释。  相似文献   
108.
国际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与国际环境法的软弱性密切相关。反措施虽然在去国际环境法的软弱性方面意义重大,但很少被采用。究其根源有二:一是反措施作为国际环境法强制保障存在一些法理困惑,如反措施实施主体困惑,但从法理上来分析这些困惑都不成问题;二是反措施本身除了存在一些传统的问题,如弱国实施困难、大国滥用、缺乏制约等等,还存在一些因为国际环境法的软法性导致的义务空洞问题和义务弹性问题。但只要尽快使《国家责任条款草案》变成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国家责任公约》,并尽快缔结《世界环境公约》使国际环境义务硬化,消灭环境义务的弹性,构建强大强制保障体系,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国要充分利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推动国际环境立法和反措施制度进一步完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反措施手段来应对国际环境违法行为,保护本国的国际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109.
中国与欧盟的投资协定谈判逐渐成熟,中欧间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目标也不再遥远。但由于地区间政治、文化等差异,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也面临诸多阻碍,劳工标准便是其中之一。我国部分自由贸易协定虽纳入劳工标准,但均为原则性条款。《欧盟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为欧盟首个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也为欧盟与亚洲地区国家签订的首个协定,以其劳工标准具备涵盖多个国际劳工标准公约、建立永久性合作机制等特点而具有创新性。可为后期我国与欧盟或他国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纳入劳工标准及提升国内劳动立法带来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