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8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47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622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五四时期傅斯年出于以思想改造社会、以社会改造政治的目的,畅谈造社会与社会改革。他批判了中国固有社会的病疾与国民性的弱点,剖析了这些病疾与弱点存在的原因,向青年们发出了"造社会"与"改造社会"的号召,勾勒出了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设想了达致理想社会的方式与途径。其中,他推崇无产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批判宗法社会家庭、名教对人个性的扼杀与束缚,倡导建立符合社会发展与人情的新社会道德规范与人生观,希望构建起一个监督、限制、影响政府的市民社会,呼吁个体自由意识的觉醒,但又重视个体的社会性及个体在重建社会中的能动性,这些都表明,与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相比,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2.
王汝良 《东方论坛》2011,(3):111-116
19世纪俄国斯拉夫派、西方派之争和我国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论战,在社会背景、民族激情、文化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契合关系。同时,论战思想家个体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接受,时代语境间亦不乏主动或被动的渗透与选择。  相似文献   
923.
伴随着五四"人的觉醒",五四女性作家群亦浮出地表,并构成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翼。五四"女性文学"是以女性作家为主体,在五四思想启蒙、人的解放大潮之下,将五四精神和女性独特话语融为一体,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建构的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生存境域,同时又拥有女性作家自己的话语范式和实践文本。  相似文献   
924.
青铜文物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青铜文物保护的研究现状 ,对已有的青铜文物保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 ,指出其优缺点 ,重点介绍了BTA和AMT两种缓蚀剂 ,并且指出青铜文物保护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5.
王树人 《文史哲》2007,(4):42-46
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儒学之文化融合,被看作是中外思想文化融合的成功范例。但明末清初之时,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文化传入中国,却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这既有西方宗教文化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霸权主义因素,也有中国统治者坚持儒家道统决不动摇的原因。"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的引进西学并高扬西学,同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自戮式的贬抑,一直是中国20世纪思想文化发展的基调。其结果是中国思想文化界长期处于西方话语霸权下的"失语症"状态。要恢复中国思想文化主体地位或找回"失语",只有在艰苦的中西思想文化的会通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926.
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邵力子、李达、李汉俊、施存统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以《觉悟》为阵地介绍、研究社会主义思想,他们集中传播了唯物史观,阐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以及社会主义实现的途径,在"问题与主义"之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的斗争中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传播。从《觉悟》梳理社会主义的传播路径,对推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27.
服务补救是服务型企业对顾客不满和抱怨行为做出的补救性反应,补救绩效是服务补救措施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果,服务补救是影响补救绩效的重要因素。以汽车4S店为研究对象,检验服务补救影响补救绩效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服务补救以其维度特征对补救绩效产生影响,而顾客个性特征显著调节这一影响过程。最后,提出了汽车4S店提升服务补救绩效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28.
"娜拉"形象出自挪威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1918年,《玩偶之家》登上了中国舞台,一时间,"娜拉"成为了中国"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的精神楷模,对中国"五四"文学中叛逆女性形象有着原形意义。立足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通过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作品中叛逆女性形象的代表类型的分析与比较,再次探究与思考了这一经典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929.
在传统读书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历史链条中,父权的缺失对李大钊现代思想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家庭内部关系来看,父权缺失对李大钊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方面砥砺了李大钊百折不挠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又促成了李大钊的个性解放。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李大钊之所以能够确立现代思想,既与他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有关,又与其所接受的西学有关。李大钊既传承了“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又汲取了西方科学与民主的现代精神,这使其把人生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地对接起来,最终确立了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930.
冰心的小说对"五四"文学的"觉醒"主题及其启蒙主义文化精神做了重要诠释。通过冰心小说,可以看到"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局限性。"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带有明显的青春文化特点,集中表现为感性生命的觉醒和理性精神的匮乏。二者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五四"启蒙主义文学"人的觉醒"的困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迷惘、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