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2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0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17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外化象征之一,清真寺具有的诸多功能在推动伊斯兰社会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相当长时期内所承载的学术研究功能,又使其成为伊斯兰文化形成、发展继而体系化的核心场所之一。其中,伊斯兰教黎明时期(公元610-750年)的再传弟子在麦加、麦地那、伊拉克创建的《古兰经》注释学校及其培养的杰出注释学家,就是清真寺学术功能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42.
中国礼仪之争对中国天主教传教史影响深远。通过研究来华的虔劳会会士马国贤在中国礼仪之争中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天主教各派在此一问题上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各自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同。中国礼仪之争也表明中西文化的认同是何等的艰难。  相似文献   
43.
中国传统专制主义理论之演进及其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专制主义理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先秦诸子的实用专制主义、西 汉董仲舒的神学专制主义和宋代新儒的理学专制主义三个理论阶段;这一理论以保守主义作 为政治哲学基础,普遍接受家国同构与政神合一的政治思维模式,倡导群体本位的政治价值 理念,最终落实在政出一孔的政治操作规程;近代维新运动以后,新兴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 自由思想的接纳,动摇了这一理论的学理基础;经由“五四”大潮的冲刷,传统专制主义理 论终结。  相似文献   
44.
1920年井田制辩论: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文史哲》2003,(3):32-38
192 0年井田制辩论不仅在经济史上有重要意义 ,更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代表着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辩论根源于治史理念上的歧异 :史观派的胡汉民、廖仲恺视史实重建为中心任务 ,史料派的胡适以史料整理为首要工作。针对井田制问题 ,双方的立论角度和研究门径截然异趣 :前者侧重于井田制的经济史分析 ,努力借取西方社会科学的成果和方法 ;后者着眼于井田的史料沿革 ,谨守广搜精考、穷源毕流的清儒成法。作为方法之争的井田制辩论 ,史观派最终占了上风。其后史观、史料两派的命运却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45.
薛其林 《云梦学刊》2003,24(2):24-26
民国时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西古今学术的整合、调适、创新时期,学术研究方法上的交流渗透和融合创新亦可谓“于斯为盛”。一枝独秀的科学实证方法、异军突起的唯物辩证方法、枯树新芽的义理阐释方法和直觉方法构成了民国时期学术方法论的主流。在决定学术真假、关涉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问题和决定学术价值、关涉学术规范的融合创新问题上,民国学术都具有典型的个案研究价值,但目前的学术界对此尚缺乏应有的认识,对此一问题的整体系统研究尚付阙如。  相似文献   
46.
戴晓华 《阴山学刊》2007,20(1):35-38
对近年来“文艺学”学术史研究著作进行一番总体评价,以反映这些年来“文艺学”研究的新的动态和进展。在这些分析中可以发现现代“文艺学”发展的一些脉络,找出今后研究发展需要努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47.
葛焕礼 《文史哲》2005,(5):40-45
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的学术转型意义,除却人所熟知的尊经排传,而又兼采三传、变专门为通学外,更有着理念层面上的内容:独特的《春秋》宗旨说建立了经文义说的主体性;记实书法原则的运用开启了“汉”、“宋”经学义理依据的转化;重以义例解经极大地加强了经文解说的自主性;重以“讥贬之义”解经暗含着其论说立场的转变;强烈的现实关怀再建了《春秋》经世学统。  相似文献   
48.
王桂琴 《文史哲》2003,(5):131-137
赵俪生先生学识渊博 ,文史哲兼长而尤精于史 ,在农民战争史、土地制度史、文化史三个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学术渊源、师业承受、个人经历铸就了他独具的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他以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和求实求真的执着追求 ,成为当今时代逸群绝伦、独具风采的学术名家。  相似文献   
49.
隋时,第一位从事《文选》著述的萧该,实有六朝时期重视家学的渊源,但因北魏孝文帝以来文学土壤仍旧较为贫瘠,一时间并未在北方形成《文选》学的兴盛。但此际的江南,特别是江都,因本身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晋王也即后来的炀帝杨广十多年的重视和积极营造,形成了一个在帝京建业凋零、残破之后迅速崛起的经济、文化中心,由此蕴育出了一个以曹宪为核心《文选》学中心。但好景不长,江淮间《文选》学的繁盛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这些《选》学名家至少在武后初期就已聚散,流寓、充实到北方的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学术圈。以李善为界碑,北方郑、汴间的《文选》学已开始兴盛,因毗邻帝京,人文荟萃,而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甚至在初唐,《文选》就已得到了知识界高层的认同。  相似文献   
50.
2005年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阴山学刊》2006,19(3):107-114
2005年的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论域并无新的拓展,思考却在不断深入。论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学报编辑业务,学报名刊、名栏建设,学报改革与发展,学报编辑主体,学报编辑出版网络化,学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