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90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众文化生长是一个历时的动态过程,是新时期小说写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语境,它深刻影响着小说的叙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刘绍棠的乡土侠士传奇到中后期的王朔写作与市场化的结合,反映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背离政治启蒙和精英话语而走向大众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中小学艺术教育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对于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知善恶,识美丑,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切实改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重视美育的功能与作用,推动学校真正从应试教育职能转变到素质教育职能上来。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从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产生的时代和地理背景入手,对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形式的特征展开论述,探析其画像的审美内涵,考察此墓人物画像的艺术价值。同时,在对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人物画像审美内涵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对后世魏晋画风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它作为继承、发展和创造新的审美成果的重要手段,作为整个社会教 育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精神文明建设赋予美育以更 丰富的内容和更深刻的涵义。通过开展美育活动,培养和加强人的审美观念、审美修养,实现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65.
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比较两部作品叙事虚实相映的特质,比较两部作品在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层面的相似性,从而探讨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66.
刘颖 《阴山学刊》2010,23(1):32-35,39
马克思美学从“美的规律”(审美理想)和“异化劳动”(异化的审美现实)两条线索出发,提出了审美价值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使审美关系实质上成为由审美主体、象征符号(文化生产机制)、审美客体三方面组成的结构性关系,这就意味着审美价值成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系统。这一开放系统以审美价值标准的存在保有自己的独特性,即它是一种价值参考,一种对社会绝大多数人来讲,能够扩展审美自由度,丰富审美体验的意义参考。  相似文献   
67.
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蕴含着丰富的主体间性思想,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领域的主体间性转向对美学研究的深刻影响.这一思想是以杜夫海纳建基于审美经验领域的审美知觉意向性为基础和导引,在对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相互关系的深入探讨中,通过由浅入深的多重维度,由特征形态演化为思想范式的.可以说,审美经验现象学的理论大厦正是在这种主体间性整体构思中被精心构筑的.国内美学界对杜夫海纳美学的研究虽已较为广泛而深入,却罕见对这一主体间性思想的自觉揭示.事实上,主体间性思想是理解杜夫海纳美学的一把钥匙,通过探讨"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互为存在"、"对象‘准主体'与欣赏主体的相遇交往"及"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的交流对话及其复数化"三个层层深入的逻辑维度,具体揭示这一思想及其演化发展的过程,可以弥补相关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68.
审美人格作为"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精神凝结,其特质并非源自独断论式的主观臆断,而是其自身有着外在的和内在的运行逻辑:其内在的运行逻辑是"现实的人"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自我,其外在的运行逻辑则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的多层次积累过程中不断展开和丰富所带来的人格力量的精神凝结。审美人格独特的运行逻辑,使得审美人格的特质呈现出一种多层次积累和开放的结构,具体地表现在和谐、个性、超越等特质的层递关系和交互作用之中。  相似文献   
69.
绝对存在是现象学与华严宗的同一旨归。现象学的绝对存在世界"生活世界"与华严宗的绝对存在之境"法界缘起"具有内在同构性,二者同样是可用经验直观把握的意向性意义世界。而审美则是生活世界与法界缘起共有的内在旨趣。  相似文献   
70.
作为流散在美的华裔男女代表,赵健秀和汤亭亭可谓各有建树,但两人不同的创作观点却激发了一场论争,赵、汤之争实质上还是长期困扰华美作家的种族归属感问题。他们的表述方法各有千秋,美学理论和创作方法不同,但无论是在种族问题上为华人立言,还是在文化问题上发扬中国文化传统,赵、汤殊途同归,基本立场实质上是一致的。本文从西方的日神和酒神精神在两位作家身上的体现来分析二者的不同美学策略与目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