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民族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49篇 |
理论方法论 | 15篇 |
综合类 | 451篇 |
社会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41.
演进中的香港法启示录--关于比较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1):62-67
香港成功地移植和吸收了外来法,并在此基础上融会中西,使之本地化,形成为独特的具有普通法传统的香港法。以比较法的视角考察香港法的演变,从文化层面上梳理香港法原理,其意义在于:超越法域,以更宽的视野,通过认识、比较、选择和借鉴,构建并完善中国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42.
黄继刚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学科意义上的城市美学既不从属于城市规划,也不等同于景观设计,它以城市及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全部活动状态为研究对象,其通过对主客分离的审美模式的突破来完成对传统美学的超越,而从“艺术哲学”走向“城市美学”意味着传统“如画性”的审美模式转向当下“多感官体验”的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43.
杨家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48-51
在审美教育中,美和崇高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崇高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境域的心灵超越,因此它在人类的美育中必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席勒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崇高、美与人的自由和完善结合在一起。没有美,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就会不断地冲突,没有崇高,美就会使人沉溺于感性之中而忘记自己的尊严,美只有联合崇高,审美教育才成为一个整体。崇高使人走向最终的自由和完善,标志着审美教育的最终完成,所以它在审美教育中处于最高的地位。在享乐主义横行的时代,美育不应再仅仅强调纯粹的“美”育,而应该充分重视崇高在美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丁立卿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65-67,88
生命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其中老子哲学思想中所蕴涵的"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是一种通过"无为而为"的生命践履追求人的生命之"真"与"朴".当代中国人面对全球性、人类性的生命矛盾与生命危机和中国人自身传统文化失落与社会转型的痛苦抉择,面对自身生命观的困境,需要有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生命观念.当代中国人应以现有的生活世界为根基,现有的生命境遇为契机,以对老子哲学生命境界之真义把握为财富,实现当代中国人真实的"自然"生命观转变. 相似文献
45.
彭漪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63-67
冯契在其著作<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一书中,提出把"原始的基本关系"作为把握对象具体总体和建构对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从而取代了把"细胞"作为逻辑起点的传统提法.这一新的见解和思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图从"原始基本关系"的概念界定,在对象领域中以"原始基本关系"为出发点的理由,对象领域中的"原始基本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发现以及这一概念的提出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四个方面,对"原始基本关系"进行了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46.
陈全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1):99-103
从审美本体论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与转型期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现代性关联。从历时的角度看,二者的现代性进程存在着大致相同的理论走向,即从审美感性优先性的推崇走向对审美主义的批判,并重估理性的历史价值。从共时的角度看,法兰克福学派与转型期中国美学都面临着审美现代性的悖论困境。 相似文献
47.
48.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休闲智慧--崇尚洒落自得的"曾点之乐",这种生活态度和生存理想又与审美境界内在地相通.明代哲学家陈白沙"自然之乐"的生命境界和审美境界,极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人的休闲智慧:其旷达自适的诗酒之乐、隐逸高洁的菊花之爱、逍遥自在的田园之趣,表现出中国哲人超然物外、天人合一、渗透人间世相、悟出生活真谛后的一种超越自得的生存境界.这种休闲的生存境界,对于我们当代社会的和谐生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9.
陈桂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4):97-101,106
"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这两个概念虽然文字表述不同却反映相同主题,实际是属于同一范畴的同一概念。每一种文学形式的出现皆有其特定历史渊源且与社会历史发展紧密联系。生态文学(或自然文学)的发展体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它引领着人类自觉走进"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50.
陈成才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1):39-43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其重要性已愈来愈显见,但它的重要性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却是要加以细致地分析的。《大学语文》在启迪学生的生存智性、拓展学生的认知时空和提高学生的美学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