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796篇
社会学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乾松 《城市观察》2012,(2):70-77,153
加强杭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东方名城文化强市",对于树立杭州文化形象品牌,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提升杭州核心价值观,增强市民凝聚力创造力,促进杭州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聚集共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铸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也充实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具体而言,包括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顽强拼搏的进取意识、万物共生的价值观念、团结统一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3.
“非遗”传承人名录制度是我国“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非遗”保护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国家级传承人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平衡,传承人的年龄与性别结构也不合理。传承人认定制度的不完善使一些民间艺人无法进入各级名录,传承人名录的分级制度导致传承人被人为阶层化,引发了民间艺人与传承人以及不同级别传承人之间的矛盾,造成一些集体项目无法正常开展活动,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难以得到群众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系统阐明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评价体系的目的与意义,认为应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科学决策,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进理论研究。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步骤、方法,明确表述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评价体系的整体思路与框架。  相似文献   
15.
神话史诗《布洛陀》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摩教经诗《布洛陀》作为民间宗教摩经的经典,赞颂了主神布洛陀这一神话人物,保存了许多原始神话的成分和元素,可以视为“神话史诗”;该史诗反映了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一般情形,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而作为民间信仰摩教的代表,揭示了民间宗教信仰之类,也具有世界意义。《布洛陀》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神话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研究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它不仅是壮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市场上,全球品牌本土化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但在理论上,还少有研究分析中国消费者如何评价融入中国元素的全球品牌.为此,文章以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为框架,构建了包含真实性偏好、品牌本土象征价值、尊重品牌遗产和购买可能性的概念模型,试图探索其中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品牌本土象征价值认知—情感单元和尊重品牌遗产认知—情感单元均能提高购买可能性.真实性偏好高的消费者更容易通达品牌本土象征价值认知—情感单元和尊重品牌遗产认知—情感单元.尊重品牌遗产认知—情感单元有助于增强品牌本土象征价值认知—情感单元.文章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全球品牌相关研究,同时对实践也有战略指引.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如何保护,学者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在梳理前 人相关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及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 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的区别。将农业文化遗产划分为十个大类,界定了各类农业遗产的特征与特 点。在结合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当注意把 握的八组关系,即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遗产保护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生产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关 系、保护主体与多方协调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关系、现实保护与记忆留存的关系、政策导向与 制度建设的关系及保护主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和 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话语研究不仅关心人们如何言说,而且更为重视分析决定言说方式的深层动因。“非遗”保护既是一个社会各阶层权力角逐的场域,又是一个可通过不断协商达成共识的平台。人们对于“非遗”保护的认识人言言殊的根本原因在于参与“非遗”保护的社会各阶层各自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非遗”保护工作正是在争论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工作目标、指导原则、实施方案,体现了极强的话语建构性。“非遗”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的隐形载体,活态传承性是其精髓与灵魂;“非遗”保护必须以人为本,只有让“非遗”与现实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发生联系和耦合,“非遗”保护才可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语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开辟新途径,让新媒体发挥其优势,承担“非遗”传承的重任。借助新媒体拓宽广西“非遗”的传播途径及加速广西“非遗”“活态化”的创新发展,以数字化技术推进广西“非遗”的产业化及其传承人的普及化培养,不失为有效的创新方法。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非遗”保护工作时也应遵循主体性、优先性、本真性和整体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要途径。回顾近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的成果,发现它具有“三多三少”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多强调正规教育(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少谈非正规教育的作用;二是多强调普通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少强调职业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三是多讨论各级各类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少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评价。思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研究现状,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功能,切实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