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1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623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方尖碑是古代埃及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它表达了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古埃及的法老们十分重视方尖碑的建造,把它看成是和拉神对话的工具。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方尖碑都流失到了其他国家,如今在罗马、巴黎、伦敦、纽约、伊斯坦布尔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析方尖碑:方尖碑的定义、方尖碑的内涵、方尖的制造和方尖碑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2.
曹植《叙愁赋》“承师保之明训,诵六列之篇章”句中“六列”一词,赵幼文《曹植集校注》认为“于此不可解”,而校改为“列女”。清代孙星衍曾指出“六列”是指《列女传》中的六篇。此外,“六列”有时还是帝王后宫不同等级妇人的总称。  相似文献   
63.
凌叔华和萧红分别是京派文学和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家,进入抗战时期,两人都创作了一部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童年题材长篇小说,这其中有着惊人的巧合性和一致性。文章力图从对童年生活的遥忆、对人性、国民性的思考、对男权思想的批判、儿童视角的切入以及散文化的叙事文体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在叙事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4.
弘治己未春闱案由风闻而起,以莫须有了结,又引起了日后的流言四起。在对该案的种种记载与议论中,唐寅成了关注的焦点,博得了广泛的同情,并使这一事件染上了传奇色彩。案件的文学史意义在于激发了唐寅的"中年转变",使他开辟了人生与艺术创作的新天地;同时又在明中叶诗文革新的关节点上,因唐寅而导致了吴中诗坛复古集团的解体。  相似文献   
65.
试论古埃及木乃伊与来世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乃伊是古埃及人特有的传统,也是古埃及文明留给后世的一份特殊的遗产。古埃及人木乃伊的制作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即古埃及人的来世永生信念。他们笃信万物有灵,认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古埃及人木乃伊的制作及来世永生的追求在奥西里斯的神话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表现。本文力图尝试从奥西里斯神话反映的古埃及来世观看木乃伊的制作。  相似文献   
66.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生态保护,历代统治者为了农业生产在实践上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通过设置专门的官员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通过颁布禁令和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通过舆论从生活起居上指导人们的实践。这些措施使古代的生态保护有利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67.
传统中国朦胧的女性主义意识中所内蕴的政治价值观是一种"政治之外"的政治价值观;这种政治价值观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叛逆性和迷惘性,它不是成为父权政治的帮凶,就是最终成为父权政治的牺牲品;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女性主义政治抱负的实现有着特定的实现方式及其相应的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68.
国学教育热——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的认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学术传统,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国学教育曾经培养了一代代经天纬地的人才,在维护民族独立和推动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由于国学思想中的封闭和保守因素,使之在近代东西文化碰撞中衰落,致使国学教育一度退出历史舞台。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学价值的重新发现及其在解决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种种问题方面的特殊作用,使之又重新崛起。为了使国学教育健康发展,还需要解决许多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9.
魏晋南北朝诗坛模拟袭用之风盛行,诗人在模拟与重复中感受并彰显诗歌形式美的各种要素,对于促进古典诗歌走向成熟以及诗歌意象的形成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因模拟袭用之风推动,魏晋南北朝诗坛出现了数量众多分别在内容、情境、语言、风格诸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诗篇,甚至导致传播过程中某些诗篇署名的混淆。探讨曹植五言诗与《古诗十九首》的相似,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70.
朱子的《诗经》学诠释思想,体现了宋学以义理解经的特征。朱子以义理诠释《诗经》,强调它的劝惩教人作用,反对无根据的穿凿,对《诗经》作了符合经之本意的道德诠释,认为《诗》的道德教化作用来自于《诗》中所具有的义理。朱子还针对宋代《诗》学同异纷纭、争立门户而造成宋代《诗》学混乱的现象,提出要删除《诗序》,绝"以《序》解《诗》"之弊端,强调"以《诗》说《诗》",以防在解《诗》时籍阐发义理而离开《诗》之本义走的太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